2015 年 7 月 4 日,由武警总医院与丁香园共同发起的「神经病学时间」第 8 期在中国最美城市——杭州如期召开。
丁香园 CEO 张进
丁美萍教授
这是在北京之外举行的第一站,丁香园 CEO 张进作为东道主致开幕词,欢迎冒雨前来参加会议的各位同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科中心主任丁美萍教授主持了上午的学术会议。
徐蔚海教授
上午的讲座中,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徐蔚海教授分享了影像标记物对于卒中结果的预测经验,并就此与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徐教授指出基于 HRMRI 的影像标记物有助于卒中定位及判断病变性质,这对于预测病情演变和选择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楼敏教授
卒中再灌注治疗:时间 vs 多模式影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楼敏教授为我们带来的讲座题目是—卒中再灌注治疗:时间 vs 多模式影像,通过该讲座楼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基于多模式 MRI 影像指导下的个体化再灌注治疗策略,并指出未来选择个体化再灌注治疗策略应该向区别不同发病机制及不同病理生理学改变的方向靠拢。
张在强教授
脑小血管病是指脑小动脉及微动脉病变引起的一类脑血管病。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是指有明确遗传学机制的家族性脑小血管病。此类疾病如何诊断?在此次「神经病学时间」会议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张在强教授为我们进行了详细讲解。
任连坤教授
癫痫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学、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结果。在此次「神经病学时间」会议上,北京中日医院任连坤教授讲解了目前神经影像学在癫痫领域的前沿进展和应用:清晰呈现海马硬化、萎缩改变及皮质发育不良;通过 SPECT 减影成像和磁共振融合术(SISCOM)精确定位致痫灶;通过 PET/CT 和 MRI 结合定量 测定脑功能代谢水平。有没有瞬间觉得自己有点 OUT ?
卢晓东教授
对于帕金森病的诊疗,目前临床上有了一些较新的研究热点。杭州师范大学医院卢晓东教授在「神经病学时间」会议上对此做了精彩陈述:基因检测、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嗅觉检查、PET 和 SPECT 影像检查等领域的研究目前虽多数处于科研探索阶段,但为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带来助益;治疗方面虽仍以药物为主,但 DBS 和 rTMS 等物理治疗手段逐渐得到重视。
罗本燕教授
下午的会议同样精彩纷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罗本燕教授主持了下午的学术会议。
吴志英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吴志英教授与我们分享了神经遗传病的诊断思路及方法,吴教授指出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疾病的致病基因及突变特点,这样才能制定出不同的基因检测策略;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基因检测技术,深入临床仍是神经遗传病诊断的根本。另外,还需要及时掌握新兴技术,注重转化研究模式。
赵重波教授
MRI 在肌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疾病的诊断切入点有很多,你知道 MRI 也可用于肌病的诊断么?下午的「神经病学时间」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赵重波教授为我们带来的是:MRI 在骨骼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其指出影像学检查是了解肌肉病变性质、程度和分布的重要手段,对病因的确定有一定提示作用;赵教授从骨骼肌解剖、影像学特点等角度,为我们介绍了几类临床常见肌病的经典肌肉 MRI 模式图,并通过 6 个病例,具体介绍了 MRI 在肌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吴士文教授
武警总医院神经科主任吴士文教授以一个哲学小故事引出了今天的讲课内容—Duchenne 肌营养不良(DMD)与认知功能障碍,吴教授在 DMD 诊疗过程中发现 30% 的 DMD 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故提出为何这些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呢?为此其团队通过一系列功能与结构影像学研究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
徐俊教授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脑科中心兼神经内科主任徐俊教授与我们分享的是:从记忆门诊向记忆中心迈进,系统性的为我们介绍了记忆门诊、记忆中心和精准医疗的概念,并通过目前进行的相关社区研究经验,与我们分享了记忆门诊的缺陷和解决办法,并指出研究过程中需注意的要点包括:规范化患者数据建立、长期随访管理很关键、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
梁辉教授
今天「神经病学时间」会议上压轴的是由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梁辉教授带来的教学病例讨论,台上台下的听众及专家对病例进行了仔细梳理,经过激烈讨论最终给出了正确的诊断;这也是每次「神经病学时间」会议最受欢迎的环节,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疾病诊断思路和临床判断思维的机会。
各位专家合影
2015 年第二期「神经病学时间」会议圆满落下帷幕,武警总医院神经科主任吴士文教授对主办该次会议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丁香园等表示由衷感谢,并感谢今天冒雨前来参会的每一位同道,希望「神经病学时间」继续带给大家更多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的机会,2015 年 11 月 28 日第三期「神经病学时间」会议我们北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