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案:精神科医生教你如何避免二次伤害

2015-08-14 22:22 来源:丁香园 作者:医者仁心1993
字体大小
- | +

8 月 12 日深夜的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前一秒是宁静,后一秒却成了炼狱:蘑菇云腾起,点燃了整个天空,伴随着巨大声响,房屋也开始震动,一里地内上千辆汽车被烧成废墟,甚至连铝制的轮毂也溶化了,数公里内的玻璃被震碎,各种警报器急促的响着,街上一个个茫然又惶恐的人,紧紧的抱着嚎哭嘶喊儿女…

这次灾难不仅吞噬了爆炸所在地,还可能让人们的心理世界变得满目疮痍,就好像 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劫后余生的人约有 1/3 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每年的 7 月 28 日,这座城市就会阵痛,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凄凉。

房没了,我们可以再建;车没了,我们可以再造;心理世界塌了,那该拿什么东西撑着?不妨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精神科医生教你如何减少灾难带来的二次伤害。

面对灾难,人可能会出现哪些反应?

情绪方面:

恐惧担心:害怕灾难再次发生,或其他不幸的事情降临到自己身边。

迷茫无助:面对不可预知的灾难,无力抗争,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觉得末日即将来临。

悲伤:为亲人或其他人的不幸去世而感到难过。

自责:恨自己不能救出家人。

愤怒:觉得上天对我不公,为什么偏偏是我?埋怨救灾人员没有及时的救出家人。

失望:满心期待奇迹的发生,但最后还是以失望而告终。

行为方面:

闪回:脑海里不断浮现灾难发生时的场面。

思念亲人:十分想念亲人,因亲人的去世而感到内心被掏空,无法再想其他事情。

过度敏感:缺乏安全感,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紧张不安,充满恐惧感。

逃避:不愿意接受事实,认为这不是真的,借烟酒消愁。

躯体方面:

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冒冷汗、头晕、颤抖、哽咽感、焦虑、失眠。

面对灾难时,出现上述表现并不是病态的,而是人对强烈的应激的正常表现。

如何进行心理自助?

五要:

1. 宣泄不良情绪:不要误认为与他人谈论自己内心的痛苦就是软弱的表现,正确的做法是将自己内心体验及时说出来,与家人或朋友共同分担。

2. 承认并接纳自己的感受:不要刻意强迫自己否认灾难发生带来的情绪、行为和躯体方面改变,承认这些是经历了创伤性事件之后的正常反应,并不加批判的去察觉和接纳自己的内心体验。

3. 减少应激:避免接触道听途说的信息;适当控制自己接触媒体的时间,灾难性重现可能会使创伤加剧。

4. 寻求心理支持:不要孤立自己,多和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在一起,寻求安全感。或参加灾难幸存者小组,相互分享各自的体验,往往能感同身受,得到支持与理解。

5. 减压: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例如跑步、瑜伽;也可以选择专业性更强的减压技术,例如放松训练、冥想等。

五不要

1. 不要忽视身边人:若你的家人也经历过此次灾难,主动和他们谈谈他们的内心体验是怎样的,并给予心理支持。

2. 不要强迫自己去忘记创伤性事件:有时强迫自己去抵抗或逃避,可能越发让我们深陷其中。

3. 不要隐藏:不要羞于表露自己的痛苦,要知道,这也是自愈的方式之一。

4. 不要羞于寻求专业帮助:若自己不能控制,请寻求精神科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5. 不要耗竭自己:别茶饭不思,要保证基本饮食,充足的休息与睡眠。

如何去安慰?

安慰也是一门技巧,但不见得有一张嘴就会安慰人,不恰当的安慰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四要原则

1. 聆听:承认对方的遭遇,肯定对方的痛苦,感受对方的体验,在交流中,恰当的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心理支持。

2. 共情:使用言语,以及拥抱、目光接触、面部表情等非言语方式进行互动,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能明白他的心,能尊重并理解他。

3. 引导:对于国人而言,很多人都倾向于将痛苦的内心体验埋在心里发酵,你可以试着引导对方,将其宣泄出来。若对方处于抑郁状态,可能会一直陷入负性思维状态,想的都是糟糕的事情,那个时候你可以进行引导,肯定患者遭遇的同时,引导患者注意正性方面的事情。

4. 提醒:你注意到对方长时间处于创伤的状态,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或有自杀想法或自残行为,应该提醒或陪伴对方接受专业的治疗或危机干预。

四不要原则

1. 不要淡化遭遇:若安慰对方你能活下来就不错了,还瞎想其他的干什么?这样一来,对方会认为你不够理解他,不懂得他的苦痛,缺乏共情。

2. 不要反复追问灾难:八卦似的询问灾难发生的情景,可能导致患者再次遭遇心理创伤,增加痛苦。

3. 不要说教:你要相信我,明天一定会更好。这些苍白的字眼会让对方觉得无助,会认为没人能真在的明白我的痛。也许对方仅仅需要你简单的拥抱和倾听,而不是一句鸡肋的话。

4. 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使你的亲人去世了,你也可以继续你的生活。即使是事实,这样的态度很可能会徒增对方的伤悲,要知道,死去的亲人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如何应对丧亲之痛?

丧亲,也许是世界上最难受的事情之一,在这次大爆炸中,一夜之间,不知有老人多少人失去了他们的儿女,有多少孩子失去了他们的父母,有多少妻子正等待她们的丈夫归来...

面对丧亲,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给出了以下 7 条建议:

1. 让丧亲者心里有底:与丧亲者讨论死亡、哀伤、对逝去适应的本质;阐释哀伤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2. 促进自我修复:自我监测、自我观察以及反思;再评估那些令人心烦的思维和信念;对逝者的爱和关心抽空了,则对他人的爱和关心多一点,哀伤之情少一点并最终随风而逝。

3. 建立联系:多和其他人聊聊,寻求他们的帮助,与他们分享这段痛苦的经历。

4. 设定渴望的目标:做自己一直所期望做的事儿,重新燃起对生活和未来的渴望,建立目的感和未来幸福的可能性。

5. 重新审视这个世界:重现面对或审视经常避免接触的人或物。

6. 接受事实:让丧亲者接受患者已逝的事实,直面痛苦并最终放下。

7. 唤醒其正性记忆:回想与逝者快乐的点点滴滴;描述设想与逝者对象的景象。

哪些情况需要专业帮助?

1. 明显焦虑或高度警觉,再体验创伤性事件,并存在以下 3 项表现:麻木;对周围环境觉察能力降低;感觉周围环境不真实;感觉自己并不是真实,出现人格解体;对于创伤性事件部分或全部遗忘。

2. 持续的焦虑、易激惹、失眠、注意力下降,脑海里反复出现创伤性事件的画面,情感麻木,活动兴趣减少。

3. 明显的抑郁、焦虑和失眠,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4. 存在自杀或自残的想法。

5. 大量嗜烟酒,甚至滥用毒品。

灾难总有结束之时,但心理创伤却可以永不停歇,请动起你的手指,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免于灾难带来的二次伤害。

编辑: 李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