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说脑电图(上篇)

2015-08-27 22:25 来源:丁香园 作者:黄文盛
字体大小
- | +

今天想和大家说说脑电图那点事儿,但深知自身学识经验以及表达传播能力有限,而且对于脑电图也是菜鸟级别,写出来的东西贻笑大方倒也无所谓,要是误人子弟就于心不安了。但是转念一想,大牛们不一定有时间说脑电图,我等菜鸟来写,虽然难免错漏百出,但是各位站友自具慧眼,应能分辨。

闲话暂且打住,转入正题。

强调一下,本文开头讲的原理、导联组合、脑电极性以及电场等,可能会让大家觉得枯燥无味又晦涩难懂。但这正是脑电图的理论基础,不搞懂这些,就无法真正看懂脑电图,就不能忽悠别人而只能被别人忽悠。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你弄懂了这些,以后跟师妹们讲课时,别人只会讲尖波、棘波、慢波,而你出口就是「导联组合」、「位相倒置」等等高大上的名词,毫无疑问你在师妹们心目中的形象马上就高大起来。为了师妹们,你还能不硬着头皮搞懂这些吗?

基本原理

要说脑电图,首先得简单了解脑电图的原理。脑电图根据电极放置于颅内或颅外,可分为头皮电极脑电图、颅内电极脑电图。这里讲的是大家经常接触到的头皮电极脑电图。脑电图跟心电图、肌电图一样,是利用仪器来记录电活动。

头皮电极脑电图是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电活动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脑电信号经过放大器(因为脑电信号非常微弱,为 mv 或 uv 级别,而且得经过颅骨和头皮的衰减,所以需要经过数百万倍的放大才能显示出来)、滤波器(减少干扰)最后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形。

敏感性与走纸速度

先吐槽一下:本来以为敏感性与走纸速度很容易说明白,等到写的时候突然发现不知道如何说清楚,大家可结合以往的心电图知识来理解。

无标题1.jpg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心电图。要注意的是,平时大家都知道心电图两条纵线间(1 mm)表示 0.04s,那是因为走纸速度为 25 mm/s。也就是说每过 1s 心电图纸走了 25 mm。同样的,当标准电压 1mv = 10 mm 时,两条横线间(1 mm)表示 0.1mv。

脑电图也是同样的道理。脑电图一般采用的走纸速度为(走纸速度对应的是横轴)30 mm/s,也就是说 30 mm = 1s。而脑电图的敏感性(纵轴)单位为 uv/mm,敏感性一般采用的是 10uv/mm,也就是说 1 mm = 10uv。

一般心电图横向纵向都有格子,而且走纸速度以及敏感性都是按照固定标准来的。反正横轴 1 小格就是 0.04s,纵轴 1 小格就是 0.1mv。但是脑电图一般都是没画格子的,走纸速度和敏感性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是大家也别急,正规的脑电图右下角都会有个标尺(类似地图上的比例尺),标尺就是为了说明其走纸速度及敏感性。文字太多,把大家都绕晕了。还是看图吧。

无标题2.jpg

也有的是这样表示的:

无标题3.jpg

无论如何,总归会通过标尺告诉你横轴多长是 1s,纵轴多长是多少 uv。

电极放置位置

现在头皮电极脑电图常规使用的是国际 10-20 系统。10-20 系统包括 19 个记录电极和 2 个参考电极。

首先在头皮表面确定两条线,一条为鼻根至枕外粗隆的前后连线为 100%,另一条为双耳前凹之间的左右连线为 100%。两者在头顶的交点为 Cz 电极的位置。从鼻根向后 10% 处为 FPz(额极中线),从 FPz 向后每 20% 为一个电极的位置,依次为 Fz(额中线)、Cz(中央中线)、Pz(顶中线)及 Oz(枕中线)。

Oz 与枕外粗隆的间距为 10%。双耳前凹连线距左耳前凹 10% 处为 T3(左中颞)电极位置,以后向右每 20% 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 C3(左中央)、Cz、C4(右中央)和 T4(右中颞)。T4 距右耳前凹间距为 10%。

从 FPz 通过 T3 至 Oz 的连线为左颞连线,从 FPz 向左 10% 为 FP1(左额极),从 FP1 每向后每 20% 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 F7(左前颞)、T3(左中颞)、T5(左后颞)及 O1(左枕),其中 T3 为此线与双耳前凹连线的交点,O1 距 Oz 为 10%。右颞连线与此相对应,从前向后依次为 FP2(右颞极)、F8(右前颞)、T4(右中颞)、T6(右后颞)、O2(右枕)。

从 FP1 至 O1 和从 FP2 至 O2 各做一连线,为左、右矢状旁连线,从 FP1 和 FP2 向后每 20% 为一个电极位点,左侧一次为 F3(左额)、C3(左中央)、P3(左顶)和 O1(左枕),右侧依次为 F4(右额)、C4(右中央)、P4(右顶)和 O2(右枕)。在 10-20 系统中,FPz 和 Oz 不包括 19 个记录点内。

这么一大段文字大家都看晕了,没关系,有图有真相,大家还是看图吧。

无标题4.jpg

无标题5.jpg

采用这个系统有什么好处呢?第一,电极位置的排列与头颅的大小和形状成比例,就是无论你是头大头小或者头颅头型变异,放置的位置都有可比性,因为它是根据自身头部的百分比放置的;第二,与解剖部位基本吻合,但前颞例外,F7 和 F8 分别位于双侧额下回的后方,并不是真正的前颞区(见下图)。

无标题6.jpg

无标题7.jpg

有了图大家应该很容易理解了,但是问题又来了,记不住啊。一堆字母跟数字,那些数字似乎还很混乱(有的是 1、2,有的是 3、4,有的是 5、6)。

我开始学习这些导联时,也不知道吐槽了多少遍。但没关系,跟大家说说命名规则,就很容易记了。英文字母表示的是对应脑叶的英文缩写,大家应该好记。关于数字,奇数代表的是左边,偶数代表的是右边。数字不是连续的,那是因为设计者在设计时为了增加电极数目(如有必要)而预留了位置代码。大家再看看刚才那两个图:

无标题8.jpg

无标题9.jpg

除了起点位置的距离是 10% 之外,其余都是 20%(这也是 10-20 名字的由来)。如果在这些 20% 中再增加电极,也就是所有距离都是 10%,那就变成下面这样子:

无标题10.jpg

看见没有,所有数字(数字的顺序是横向的)都是连续的了(注意这个图的黑底白字,T7、T8 就是 T3、T4,P7、P8 就是 T5、T6。为啥在这里改了,那是美国脑电图协会建议修改的,为啥这样修改,在这里就不说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看相关文献:American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Society(原著),秦兵(译).美国临床脑电图学指南(5)标准电极位置命名指南.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1, 20(6):377-378.

上面这个图太复杂,那看个简单的:

无标题11.jpg

同一冠状线(横向)数字由中间向两边递增。

无标题12.jpg

同一矢状线(纵向)两个电极中点新增的电极名称就是前后两个电极名称联用。

依然记不住怎么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去你们医院的脑电图室帮忙贴电极,贴十几次或者几十次你们就记住了!

今天就先说到这里,大家可以按照我说的方法好好琢磨琢磨,看下是否能帮助记忆,掌握了基础原理以后,下周我们再说到极性和导联,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更多精彩,我们下周见。

编辑: 李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