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可能作为减少脑动脉瘤破裂的一种有前途的药物

2011-12-26 10: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012301
字体大小
- | +

大约2%的普通人群中存在隐性的囊状颅内动脉瘤,除非出现破裂产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或颅内出血一般无症状出现。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尤其是其出血倾向被发现后,其发展过程仍然是有争议的。此外,对导致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还知道的比较少。最近引起人们注意的一个假设是血管和/或动脉瘤壁的炎症可能会导致动脉瘤的破裂几率增加。但是,支持这个假说的临床证据还很少。最近Hasan和他的同事利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一项国际研究(ISUIA)中的资料,间接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项国际研究的资料包括了大量的对有颅内动脉瘤的病人的回顾性和前瞻性的数据,并且包括了临床信息及患者信息。作者提出如果炎症与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性相关,那么应用抗炎药物将会降低破裂风险。

作者研究了选自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国际研究(ISUIA)病例中前瞻性未治疗队列组16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来评价是否应用阿司匹林以及服用频率与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的关系。在这些病人5年随访过程中,有58例被证实出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共有2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性与阿司匹林服用频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提示阿司匹林对那些每周服用≥3次的患者具有保护作用,其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的OR值比那些不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要低。每月服用少于1次的患者及每周服用2次的患者发生SAH的OR值也低。因此,作者提出经常服用阿司匹林对未破裂的动脉瘤具有保护作用。

减轻炎症就能够降低出血发生的危险性是一个有趣的发现,但是尚未得到证实。目前的资料最多是间接支持这一假设。尚不清楚应用阿司匹林是否确切的影响了这些患者的炎症改变,因为这些资料本身并不包括炎症的一些测量指标/标记物。出于同样的原因,仍不清楚阿司匹林的其他生物学作用如减少血小板聚集影响血流动力学因素会不会在动脉瘤出血中起作用。

此外,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而并非由于动脉瘤。这些原因包括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关节炎。或者如果非常关心身体健康的话,会基于有益于健康的考虑服用阿司匹林。根据目前已知合并症分组来说,该研究队列的数量还不够。所以,尽管阿司匹林通过减轻炎症减少动脉瘤发生这个假设比较吸引人,但是该结果也有可能是由于较好的控制血压、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戒烟等所致。作者也用了多变量回归分析来检验了这些因素。但其病例数较少,仍不能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尽管如此,除了病例数较少以及纵向前瞻性随访患者,其结果仍令人感兴趣。希望能继续追踪寻访。

最后注意一点,现阶段不能将使用阿司匹林能够减少颅内动脉瘤出血危险用于所有动脉瘤患者评估。由于动脉瘤性SAH较严重,如果伴有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患者将会更复杂。所以,要权衡考虑阿司匹林对动脉瘤性SAH的副作用以及对减少动脉瘤性SAH的保护作用。

编辑: wushife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