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节选(一)

2012-05-26 20:47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作者:
字体大小
- | +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1980年全国14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0.7%。1994 ~1995年间全国19省市21万人群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25~ 64岁年龄段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5%(人口标化率为2.2%),葡萄糖耐量异常(IGT)为3.2%(人口标化率为2.1%)。

最近10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同时调查了糖尿病的流行情况。该调查利用空腹血糖> 5.5mmol/L作为筛选指标,高于此水平的人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18岁的人口中,城市糖尿病的患病率为4.50%,农村为1.8%。城市中年龄在18~44岁、45~59岁和>60岁者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96%、4.41%和13.13%,而农村相应年龄组为1.95%、0.98%和7.78%.2007~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 240万,其中农村4 310万、城甫4 930万左右。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需要指出的是,这几次的调查方法和诊断标准是不一致的,如1997年后糖尿病诊断的空腹血糖切点从≥7.8 mmol/L改为≥7.0mmol/L。因此,如果采用最近的诊断标准,表中前3次的调查结果患病率是被低估的。在调查方法上,前4次的都是通过筛选高危人群后再进行糖耐量试验的。1980年是采用尿糖阳性加餐后2小时血糖(PG2h)进行100 g葡萄糖的OGTT.1986和1994年的调查则是用PG2h筛选高危人群,包括了部分PG2h相对正常的人群(PG2h≥6.7 mmol/L),2002年则是用空腹血糖进行筛选。筛选方法不同可能导致患病率估计的偏差,如尿糖敏感性低、用空腹血糖筛选可能遗漏空腹血糖正常的IGT或糖尿病人群;而用PG2h筛选高危人群的方法,可能遗漏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的患者。2007 ~ 2008年完成的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自然人群OGTT来调查糖尿病的患病率,可能更准确地反映我国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流行情况(表1)。

                        

目前,我们还缺乏有代表性的1型糖尿病患病率和发病率的研究。根据推算,我国糖尿病总体人群中,1型糖尿病的比例应<5%。上述几次调查结果是糖尿病的总体的情况,其中包括了1型糖尿病人群。

妊娠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在我国,曾经进行过几次城市妊娠糖尿病的调查,一般先经过口服50g葡萄糖进行初次筛查,然后进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天津城区通过对近1万名妊娠妇女的筛查,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31% (WHO诊断指标)。而2008年的资料显示,通过对16 286名中国18个城市妊娠女性进行筛查,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为4.3%(按照ADA诊断标准)。高龄妊娠、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是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反复阴道真菌感染、自然流产、南方住民等与妊娠糖尿病电有关系。这些研究仅限于城市地区,只能代表城市的情况。

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年龄、性别、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病程以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等。目前,我国仍缺乏设计很好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慢性并发症调查组报告住院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34.2%,脑血管病12.6%,一心血管病17.1%,下腋血管病5.2%。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所需的医疗支出,占糖尿病医疗费用中最主要部分。

“中国心脏调查”研究发现,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伴发疾病:①中国冠心病病人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约为80%,较西方人高;②中国冠心病人群负荷后高血糖的比例更高;③冠心病患者单纯检测空腹血糖会漏诊75%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

下肢动脉病变是外周动脉疾病(PAD)的一个组成成分,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闭塞;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常累及股深动脉及胫前动脉等中小动脉。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和栓塞等也可导致PAD,但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

下肢动脉病变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2倍;依据调查方法的不同[如ABI测量或/WHO间歇性跛行(IC)调查表等],下肢动脉病变的患病率报道不一。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根据ABI检查>50岁的糖尿病患者,其下肢动脉病变的患病率高达19.47% -~23.80%。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大约85%的截肢是由于足溃疡引发的,1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渍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中,有20% -40%出现视网膜病变,80%有严重视力丧失。200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对中国大城市24 496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并发症进行的回顾性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并发眼病者占35.7%,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随病程和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糖尿病肾病(DN)是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在亚太地区的患病率较高。2001年国内住院患者回顾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患病率为34.7%。

糖尿病诊断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其发生率与病程相关。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 ~9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 ~40%的患者无症状。2OO1年国内住院患者调查发现,61.8%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在吸烟、年龄>40岁以及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中,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更高。

总结我国糖尿病流行情况,其有以下特点。

1.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2型糖尿病>90%,1型糖尿病约占5%,其他类型糖尿病仅占0.7%,城市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接近5%。

2.经济发达程度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在1994年的调查中,高收入组的糖尿病患病率是低收入组的2~3倍。最新的研究发现,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仍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仍高于农村。

3.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2007~2008年>20岁人群全国糖尿病患者调查显示,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0%,尽管比过去调查比例有所下降,但远高于发达国家(美国约48%)。

4.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在2007~2008年的调查中,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男性患病风险比女性增加26%.而文化程度大学以下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57%。

5.表型特点。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在25 kg/m2左右,而高加索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多>30kg/m2;餐后高血糖比例高,在新诊断的糖尿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占近50%。

6.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科。从临床工作中发现,近年来<20岁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原因:

城市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城镇人口的比例已从2000年的34%上升到2006年的43%。

老龄化  中国>60岁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在2000年为10%,到2006年增加到13%。2007~2008年调查中>60岁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20%,比20~30岁的人患病率高10倍。在调整其他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

生活方式改变 城市化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出行的方式已经发生很大改变,我国城市中主要交通工具进入了汽车时代。人们每天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但热量的摄人并没有减少,脂肪摄入在总的能量摄人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在农村,随着农业现代化,人们的劳动强度已大幅减少。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电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环境,这些改变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 生活方式的改变伴随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在2002~2008年调查的资料中,按WHO诊断标准,超重占25.1%,肥胖占5%,与1992年及2002年相比较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均有大幅度增加。

筛查方法 2007~2008年调查使用一步法OGTT的筛查方法,结果显示,在新诊断的糖尿病中46.6%的患者是空腹血糖<7.0 mmol/L,但是OGTT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糖尿病前朝的人群中70%是孤立的IGT。

中国人的易感性 在相同的肥胖程度时,亚裔人糖尿病风险增加。与白人相比较,在调整性别、年龄和BMI后,亚裔糖尿病的风险比为1.6。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其糖尿病的高患病率和发病率高于白种人,也支持中国人是糖尿病易感人群。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代表着与大陆地区华人生活习惯相近而经济发展在前的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些地区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7.7% ~11%。与此对应的是,在1987、1992和1998年3次流行病学调查中,毛里求斯25~75岁华人糖尿病患病率均> 11%。

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高未诊断人群比例、大量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提示我们在糖尿病的预防中,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编辑: 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