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师观察病变的视角已经可以进入器官内部。虚拟内镜(virtual endoscopy,VE)就是通过三维技术对管状结构进行仿真重建,以实现“进入”器官内部进行检查的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支气管、鼻窦、胃、小肠、胰管、胆管等领域,但尚无应用于脊柱的报道。
近日,来自日本千叶市的Toshiaki Kotani等研究人员在Spine杂志上发表了其对5例患者进行虚拟椎管镜检查的报道,预示着这一技术将逐渐进入脊柱外科领域。
该研究所选取的5例患者分别为:1、38岁男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图1);2、52岁男性脊柱滑脱(图2);3、21岁颈椎骨折(图3);4、21岁男性软骨发育不良(图4);5、6岁女童,脊柱侧弯伴脊髓空洞症,再次手术拟纠正畸形(图5)。
通过对患者1.25mm层厚CT图像的重建,结合虚拟内镜软件的处理,最终实现了椎管内内镜镜头由头侧向尾侧移动的检查效果。
结果表明,重建过程不超过15分钟,所有患者均获实现了虚拟内镜的检查,以下分析各患者情况:
图1 患者1,该患者行VE检查后证实无椎管狭窄或椎间孔狭窄,因此进行了部分椎板和间盘切除术。但是,虚拟内镜因无法对软组织进行重建而不能显示间盘的情况
图2 患者2 VE提示L5-S1无椎管狭窄,但L5左侧椎间孔较其它椎间孔狭窄(
视频1、
视频2),因此进行了左侧椎间孔成型及经L4-L5椎间孔融合术;
图3 患者3 A 术前三维CT重建;B 虚拟内镜检查;C 术后虚拟内镜检查;可以看到,相比传统的检查方式,VE可以在术前提供更详尽的损伤程度和范围的情况;而术后VE可以确认减压充分、颈椎序列恢复(
视频3,
视频4)
图4 患者4 A 三维CT检查;B胸8虚拟内镜检查;通过三维CT可以看到T12-L2的后凸畸形,而VEI从椎管内的观察提示韧带骨化和椎管狭窄(
视频5)
图5 患者5, 该患儿既往已于外院行分流手术,传统三维CT(A)仅显示了一处分流装置,轴向CT图像显示了另外一处,但因为严重的畸形,不能详细表示此装置的位置情况,此时,VE检查(C)帮助外科医师确定了分流管和脊髓的关系(
视频6)
【编者按】:虽然该研究所介绍的虚拟椎管镜技术尚不能完美再现软组织结构的情况,但考虑到虚拟内镜已在支气管、消化道等部位广泛开展,相信这一问题的解决已不存在很大障碍。希望不久的将来,虚拟椎管镜技术能够为脊柱外科医师提供更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