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痉挛症指南鼓励早期诊断和治疗

2012-06-15 09:30 来源:爱唯医学 作者:
字体大小
- | +

据美国神经病学会(AAN)和儿童神经病学会(CNS)联合发布的婴儿痉挛症最新指南,对婴儿痉挛症早期诊断和治疗,特别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可改善长期发育结局。

新指南发表在6月12日出版的《神经病学》杂志上(Neurology 2012;78:1974-80),这是自2004年婴儿痉挛症指南发布以来的首次更新,新指南更加关注这一罕见疾病治疗的最新证据。 AAN指南撰写委员会和CNS实践委员会成员查阅了2002~2012年发表的1,900多篇文献,并详细研读了筛选出的68篇文献,其中26篇被用于最终分析。

第一作者、多伦多儿童医院的Cristina Y. Go博士称,尽管婴儿痉挛症病因学是决定结局的重要因素(基于文献综述),但还是要强调快速诊断的重要性,以缩短治疗延迟时间,改善长期发育结局。

研究表明,ACTH或泼尼松龙治疗隐源性儿童痉挛,神经发育结局优于抗癫痫药物氨己烯酸(VGB)。此外,无论采用ACTH还是VGB治疗,缩短治疗延迟时间均可能改善发育结局。该推荐意见基于自指南首次发布以来发表的6项研究结果,包括被列为中长期结局Ⅱ级证据的一项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以及提供Ⅱ、Ⅲ和Ⅳ级证据的其余研究。

根据最新指南,既往一项Ⅲ级研究和一项新的Ⅱ级研究还证实,缩短治疗延迟时间可改善长期认知结局。此外,鉴于中等强度(B级)证据表明小剂量ACTH治疗与大剂量治疗效果相当但副作用较小,应考虑以小剂量ACTH替代大剂量治疗。然而, ACTH最佳剂型、剂量和疗程等问题仍悬而未决。

关于其他治疗药物,包括泼尼松龙、地塞米松以及甲基强的松龙短期治疗效果是否与ACTH相当,仍然证据不足。至于其他治疗药物或治疗方法,也仍然缺乏足够的推荐证据,包括戊丙酸、维生素B6、硝基安定、左乙拉西坦、唑尼沙胺、托吡酯、生酮饮食以及其他新药或联合治疗。作者认为,应进一步开展多药联合治疗研究以确定最有效治疗方法,这些研究还应包括脑电图、临床癫痫发作、发育结局标准化测定等。

Go博士及其他5位作者均报告无相关利益冲突,另一作者报告接受了优时比、杨森- Cilag和赛诺菲安万特公司提供的演讲酬金。

编辑: hejianl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