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王发强谈研究型医院的发展前景

2015-12-02 16:14 来源:丁香园 作者:姚俊华
字体大小
- | +

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期「神经病学时间」研讨会开幕式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王发强教授指出,研究型医院的主要特点和标志是注重医院内涵质量建设,完成临床疑难、危重和复杂病症的诊治,解决一般医院解决不了的问题,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促进神经科学领域临床研究和转化的发展。

会后,丁香园通讯员对王会长进行了专访。

IMG_5283.JPG
图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王发强 丁睿/摄

研究型医院的未来发展目标

丁香园通讯员:您有多年的医院管理经验,基于国内的临床诊疗和研究现状,您认为研究型医院的未来发展是怎样的?

王发强会长:研究型医院的概念来源于研究型大学。2004 年,时任解放军总医院院长的总后勤部原副部长秦银河,首次提出了研究型医院的系统理论,并带领该院率先开展了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大胆探索与实践,之后引起了全国医院管理界的积极响应与共鸣。

研究型医院的发展前景是符合医改终极战略及发展方向的,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医院分级管理模式将更加清晰。目前由于病人涌入大医院导致看病难、看病贵,而基层医院留住 90% 的病人是将来医改的趋势。如何将大医院的资源向下倾斜、引导大医院的资源调整,是医改的新动向。在资源转移过程中,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职能将更加明确。

研究型医院培养的是临床与科研「双优」的复合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带教能力,其主要任务是研发临床新技术和制定临床诊疗规范,并将研究成果向基层传播和辐射。

转化医学研究在建设研究型医院中的作用

丁香园通讯员:转化医学研究的开展在建设研究型医院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在转化医学研究落地方面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是什么?

王发强会长:研究型医院的理念是注重转化医学的应用,而开展创新、研究和转化的始动因素应该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实验室研究,然后在回到临床,这就是「bedside to bench(从临床到实验室)」 和「bench to bedside(从实验室到临床)」,即通常所说的 B2B 模式。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构建了一个学术平台,承担了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的责任,形成联合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优秀企业、资本的优势,推动创新和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并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临床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推进研究型医院的质量建设。

我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开展的关键点

丁香园通讯员:您如何评价我国多中心临床研究的现状?在开展多中心研究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王发强会长:目前,多中心研究在我国许多地方陆续开展,主要是由一位主要研究人员或研究单位牵头发起,不同区域研究团队参与。其优点是可以集中研究资源、减少研究时间、缩短研究周期。同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在政策上如何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并在多中心研究协助组成立时制定相应的执行规范和分配制度。

第二,科研合伙人的利益捆绑问题、利益分配问题。多中心研究的成果包括发表论文、获得奖励、产品转化等。多中心研究合作开始的时候需要明确关系、名次,尽量避免在合作中出现利益分歧,发挥每个人、每个组、每个区域的优势。

第三,此外还要注意多中心研究的科学性,统一试验方法,执行统一的标准,避免无效的重复劳动。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前景和学会将给予的支持

丁香园通讯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对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的未来发展有哪些期望,并将给予哪些具体的支持?

王发强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专家高学历、年轻化,98% 是博士学历,50% 具有留学背景,具有很强的临床和科研能力。第二,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学者覆盖,以神经内科专家为主,同时兼顾了基础医学和相关学科及企业领域人员参与。

专委会将研究型大学、知名医院及学科、相关企业三方联合起来,集中了各个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青委会聚集了优秀的青年专家,可以说是一支特别敢创新、能转化、肯奉献的优秀团队,我们相信一定能够产出更多优秀的成果。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为专委会提供学会平台的全方位服务,包括沟通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科协及其他学术组织,积极寻求资金、政策支持,开放网站、杂志为专委会提供内部沟通和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专委会平稳、快速、富有成果地成长。

编辑: 姚俊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