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重波教授:如何看待神经病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及临床研究的转化

2015-12-07 16:21 来源:丁香园 作者:赵宇威
字体大小
- | +

2015 年 11 月 28 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期「神经病学时间」研讨会在京举办。会后,专委会常委、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赵重波教授接受了丁香园通讯员的专访。 

ccvideo
ccvideo

神经病学诊断技术发展对临床诊断模式的影响

赵重波教授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诊断仪器和技术不断问世,一定会为临床神经病学的诊断提供非常大的帮助。落实到临床工作中,仍然需要医师来决定哪些患者需要采用这些诊断技术,并由医师去解读诊断结果。目前为止,仪器诊断出的疾病信息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实质,尚无完全令人满意的相关性。对于实验室或者影像学诊断结果的解读,也需要临床经验。作为临床医师,目前依然需要利用自己的经验,从生化、电生理、影像、病理层面甚至基因分子层面进行合理的整合判断。

临床工作中科普宣传和患者教育的心得体会

赵重波教授指出,医师工作的对象和主体是患者,在医患关系的建立过程当中,患者的依从性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医师能够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简明的介绍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并给予患者一些预见性的告知。在这个过程中,科普宣教工作非常重要,要把专业的临床术语转化为患者可以理解的话语,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了解,以此来增加对医疗行为的依从性,并且对疾病的预防和慢病管理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我国在重症肌无力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与阻力

赵重波教授认为,从免疫学角度来讲,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和多种其他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功能相关蛋白的抗体相关。近几年 LRP4、Agrin 等抗体的发现,丰富了重症肌无力免疫病理机制的内涵。在国内,重症肌无力的精准免疫诊断还存在一定难度。相信今后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对新抗体的不断认识,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会越来越具体与精确。

神经科学领域研究转化的难点与关键点

对于转化医学研究赵重波教授提出了 3 个层面的理解。

第一,临床问题向科研转化,临床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科研来解决。

第二,科研向临床应用转化,科研产生新的技术和理论机制运用于临床。

第三,临床向临床转化。基于大量的临床病例分析,用量化的数据提出新的观点,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对于研究转化的难点,赵教授认为,临床医师与科研工作者的交流不够,缺少一个平台。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将对中国的研究转化起到一个很好地推动作用。

编辑: 赵宇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