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起病年龄亚型的帕金森病具有不同的纹状体多巴胺功能障碍模式

2015-12-07 11:18 来源:丁香园 作者:华山医院帕金森病临床与PET团队
字体大小
- | +

作者:华山医院帕金森病临床与PET团队 刘疏影撰写 刘丰韬编译

帕金森病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针对不同的亚型开展研究对于多角度全方位理解这一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年轻起病的帕金森病患者(YOPD)与晚发帕金森病患者(LOPD)在多巴药物反应性,运动并发症风险和预后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差异,但其中相应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并不明确。 

为了探讨这一问题,华山帕金森病临床和PET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PET研究,来比较这两种类型患者在纹状体多巴胺能代谢方面的差异,并探讨相关多巴胺转运体(DAT)显像模式与PD临床亚型的相关性。这一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 Parkinsonism and related Disorders 杂志上。

本研究对40例YOPD患者和47例LOPD患者进行DAT-PET 显像,除测量尾状核、前壳核、后壳核的DAT摄取值外,还计算了尾状核/壳核比值及不对称指数等指标。结果显示,与LOPD组患者相比,YOPD组患者的尾状核/壳核比值明显要高。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尾状核/壳核比值与起病年龄呈现显著负相关。此外,轻侧尾状核DAT代谢值与年龄显著相关;壳核的DAT代谢值与疾病病程和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运动评分呈现显著负相关。

06f82cf5-ee40-47a6-9afe-dee0267f551c.jpg

我们的研究提示,与LOPD相比,年轻起病的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并不均一,尾状核功能相对保留。这可能提示,与纹状体损伤相比,YOPD患者壳核的多巴胺能损伤更为严重,这与YOPD对多巴胺的反应性更好,更易出现运动并发症等特点一致。同时,有不少研究表明尾状核与PD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关,而YOPD患者的认知功能保留会更好,这也支持本研究的结果。

我们的研究第一次阐述了不同起病年龄亚型的PD患者存在不同的多巴胺能损伤模式,随着进一步研究的开展,我们或许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不同PD亚型的病理机制。

编辑: 赵宇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