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肠内营养调血糖 从此会诊不求人

2015-12-22 09:25 来源:丁香园 作者:神内一棵葱
字体大小
- | +

不少神经内科住院病人需要施行肠内营养,大多为各种疾病所致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的患者,尤以脑卒中病人居多。

查个血糖,高了。是急性应激反应?还是既往糖尿病所致?是热量提供过多、营养输注泵速度过快、还是肠内营养配方选择失误?降糖阈值及降糖目标值是多少?用胰岛素还是降糖药?多大剂量合适?持续肠内营养如何监测血糖?为什么用药血糖还是控制不佳?抓破头,不管了!前人有言,医生不会治病不要紧,懂得请会诊就行。请内分泌科会诊,嘿嘿,一切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嘛。

第一次请会诊,内分泌科会诊医生来得快、准、狠,搞定!第二次请会诊,姗姗来迟,此君表示:「我们内分泌科也是很忙滴。」第三次请会诊,此君回复:「请参考上一次会诊记录。」我回答:「参考了,不管用。」第四次,此君怒了:「为什么请会诊的总是你?!」

他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为了避免再请「此君」会诊,我打算逐一攻克难题,一雪前耻。各位看官,请看我为此辛辛苦苦做的手抄小笔记(没错,我的字迹就是这么工整,好像电脑打印!)

高血糖是肠内营养过程中常出现的代谢并发症。无论既往是否患有糖代谢异常,疾病应激反应都有可能出现高血糖。急性期有时很难明确高血糖病因,除了解既往史,入院病人应常规筛查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正常的患者在急性期过后可行 OGTT 试验,以明确是否存在糖尿病。

明白这一点后,我又总结了高血糖的原因及危害,请看小黑板:

幻灯片1.jpg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配方是控制血糖的前提。肠内营养配方种类繁多,记忆困难,以下欢乐时间,让我们来八一八临床上五花八门的肠内营养制剂:

1_副本.jpg

在重头戏开场之前,要先了解一个重要概念,即使你是个学渣,凭着多年考场摸爬滚打的经验,直觉也会告诉你,以下就是传说中掌握了就能低空飞过的重点!所以请各位看 官硬着头皮看下去:

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GI 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反映了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按照血糖指生成指数分成高、中、低 GI 食物。高 GI 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吸收又快又完全,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血糖波动大;低 GI 的食物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糖后峰值低,下降速度慢,血糖波动小。

下面介绍几种特殊配方成分对血糖的影响:

幻灯片3.jpg

对于肠内营养的患者,尤其是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低 GI 配方无疑是更合适的。糖尿病配方就是基于此理论,其糖成分采用 70% 缓释淀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30% 果糖组成,具有较好的血糖控制作用。

肠内营养配方选择顺序如下:

幻灯片2.jpg

除了肠内营养配方本身成分组成及比例,营养液浓度、输入量及输注泵速度也影响着血糖水平。应注意:

1. 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营养液,以避免营养液浓度和渗透压过高引起的胃肠道并发症。

2. 控制输注量和速度:营养液宜从少量开始,250~500 mL/d,在 5~7 天内逐渐达到全量。每次输注肠内营养液前及期间 (每间隔 4 小时) 抽吸并估计胃内残留量,若残留量每次大于 100~150 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

3. 控制输注速度:输注速度以 20~30 mL/h 起,根据适应程度逐步加速并维持滴速为 100~120 mL/h。

如果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选择配方后仍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就需要胰岛素上场了。

对于急性期脑卒中合并糖尿病而言,单用降糖药往往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尚需联合胰岛素。降糖目标控制在 7.8~10.0 mmol/L。肠内营养的病人持续营养液泵入,相当于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进食,不能像普通病人那样通过测量空腹和餐后血糖来监控血糖水平。

胰岛素初始治疗血糖尚不稳定时,监测血糖 1 次/1~2 h;血糖稳定时,1 次/4~6 h;血糖正常时,1~3 次/周。胰岛素有临时皮下注射及持续胰岛素泵两种用法。对于任何类型重症脑卒中的患者,推荐血糖>10.0 mmol/L 时予静脉持续泵入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的变化,来调整胰岛素的用法用量。

幻灯片4.jpg

怀揣小笔记,我心中大定。然而,前人又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与「此君」医生碰头时,哼哼,微微一笑:兄弟,放下那个病人,让我来!

编辑: 董天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