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研究期限内房颤负担与无房颤患者统计
射频导管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均为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法,目前对其效果对比的研究数据还很匮乏。日前,丹麦阿尔路斯大学医学院Cosedis Nielsen博士等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作为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策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与射频消融术相比,在2年期限内并未发现房颤的累积负担有显著性的组间差异。论文发表于2012年10月26日在线版。
研究人员随机纳入了294例阵发性房颤且无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史的患者进行初始治疗策略研究对比,其中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组146例患者, IC 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组148例患者。随访包括在3,6,12,18个月时分别进行为期7天的动态心电图记录。试验首要终点为累积或每次搏动的房颤负担(如,心动描记中房颤时间的百分比)。研究人员对试验结果进行意向治疗分析。
结果显示,消融术组与药物治疗组在房颤的累积负担方面(第90个百分位值所对应的心律不齐,分别为13%和19%, P=0.10)及第3,6,12,18个月时负担方面均无显著性的组间差异。在第24个月时,消融术组与药物治疗组相比,前者的房颤负担更低(第90个百分位值,所对应的,9% vs. 18%; P=0.007), 消融术组有更多的患者完全免于房颤困扰(85% vs. 71%, P=0.004),或无房颤症状 (93% vs. 84%, P=0.01)。消融术组有1例患者因治疗相关的卒中而死亡;消融术组有3例患者出现心脏压塞症状。在药物治疗组中,有54例患者(36%) 追加消融术治疗。
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作为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策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与射频消融术相比,在2年期限内并未发现房颤的累积负担有显著性的组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