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特征和诱发电位是缺氧过久致植物状态长期反应性恢复的预测因素
缺氧过久致植物状态(VS)的患者数量正在逐渐增加。但是,关于那些出现植物状态超过1个月的患者,基本上没有能够作为患者长期转为的预后标志物。为此,意大利那不勒斯第二大学的Anna Estraneo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3年1月9日的Neurology杂志上。研究结果发现:临床特征和诱发电位是缺氧过久致植物状态长期反应性恢复的预测因素。
该研究是为期2年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人员纳入43位缺氧过久致植物状态的患者(23位为女性,年龄范围12-83岁),收集关于医疗史、临床发现和神经精神评估(在进入研究时进行,在起病后1-6个月),在患者发病后24个月评估这些资料与转归的关系。为了明确转归情况,根据临床标准和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将患者被分为有反应和无反应。
研究结果显示:9位患者恢复为有反应,但其中2位在清醒后死亡。另外,12位患者维持植物状态,22位持续植物状态中死亡。所有出现反应的患者功能能力均严重受损。相较没有好转的患者,转为有反应的患者显著较年轻,CRS-R总分更高,进入研究时的残疾分级量表评分较低。所有转为有反应的患者瞳孔对光反应、疼痛反应和阵发性交感高反应性都没有受累。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中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存在和CRS-R总分≥6分是恢复为有反应的显著预测因素。
该研究发现:临床特征和诱发电位是过久缺氧致植物状态长期反应性恢复的实用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