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微颗粒与白质高信号病灶的增加相关
绝经后不久的女性中,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小板激活标志物和血栓性微颗粒与白质高信号病灶负荷的相关性及进展情况尚不明确。为此,梅奥诊所物理与生物工程医学部的Limor Raz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3年2月13日的Neurology杂志上。该研究发现:绝经后女性白质高信号病灶的增加值与基线血小板源性微颗粒和总的血栓性微颗粒数量相关。
该研究为梅奥诊所Kronos早期雌激素预防研究。研究中的95位女性,她们在基线、分配入激素治疗后18、36和48个月进行MRI检查。基线时检测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冠状动脉钙化、血脂、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和血栓性微颗粒。白质高信号病灶容积根据MRI的FLAIR序列使用半自动化片段公式进行计算。线性回归中,那些参数与基线白质高信号病灶的相关性及白质高信号病灶的纵向改变均对性别、绝经后月数及APOE ε4状态进行了校正。
研究结果显示:基线时,所有的女性均存在白质高信号病灶。基线时白质高信号病灶除以白质容积的比值为0.88% (0.69%, 1.16%)。激素治疗后36个月,白质高信号病灶容积增加122.1 mm 3 (95% 可信区间: ?164.3, 539.5,p = 0.003) ;治疗后48个月的增加值为155.4 mm 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2.13, 599.4,p < 0.001)。这些增加值与基线血小板源性微颗粒和总的血栓性微颗粒数量相关(p = 0.03)。
该研究发现:基线血小板源性血栓性微颗粒与白质高信号病灶的增加存在相关,提示体内血小板活化可能引起一连串事件导致绝经不久的女性形成白质高信号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