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误诊病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与肌张力障碍(附视频)

2016-02-02 10:15 来源:丁香园 作者:幸福的味道
字体大小
- | +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和肌张力障碍均属于锥体外系疾病的一种,但大部分时候临床症状表现完全不一样;尽管如此,在少数患者中,却容易误诊和混淆。

近期,Neurology 杂志发表了由加拿大学者 Jog 教授等报道的 2 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详见文中视频),最后由家族史和基因检测明确为 3 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病例 1:

43 岁女性患者,葡萄牙人。主因头部间断性向左侧偏斜就诊,伴有旋转和不适(见视频 1)。

ccvideo


患者用手部支撑颈后部时该症状可缓解。既往行过剖腹产手术、子宫脱垂手术以及甲状腺切除手术。

一般体格检查正常,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显示下肢反射活跃,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肌张力障碍相关检查显示患者明显的颈项前屈,伴有右侧倾斜、扭转以及肌张力障碍性震颤。触摸下巴可部分缓解正常。TWSTRS 颈项前屈严重程度评分 21 分;TWSTRS 残疾程度量表 16 分,TWSTRS 疼痛量表 11.5 分。患者使用肉毒毒素和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均不佳。

患者发病后 3 年,体格检查显示行走时右侧摆臂动作减少,足跟-足尖连线行走试验显示轻微损害。在数次就诊中,患者均未提及其姐姐、父亲、叔叔等许多亲属均有晚发性共济失调病史(见图 1)。因为这些人均没有出现颈项前屈症状,故患者认为无关。

1.jpg
图 1. 患者 1 家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谱系图

患者的家属史提示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PCR 检测显示在共济失调蛋白 3(ATXN3)基因内存在异常的 CAG 重复扩增,证实为 3 型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3)。

1 年后,患者接受了内侧苍白球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但症状无缓解。4 年后患者症状加重,且因感染而取出了电极。

在患者发病后的第 17 年,患者颈部和轴性肌张力障碍加重,并出现了垂直性上视受限,脊柱后侧凸,双上肢震颤以及小脑体征等,辅助下才能行走。共济失调评估分级量表为 21 分。

病例 2:

22 岁男性患者,主因颈部向后扭转进行性加重 4 年就诊(视频 2)。

ccvideo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显示除颈部后凸之外无其他异常。起初使用肉毒毒素治疗效果良好。后发现患者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家族史阳性。对患者进行了 SCA3 的分子遗传学检测,显示在 ATXN3 基因内存在 65CAG 重复序列。该患者就诊 3 年后失访。

学习要点:

1. 3 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3)的临床特征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2. 与单纯的共济失调类似,单纯局灶性肌张力障碍(斜颈)可作为 SCA3 的唯一症状;

3. 在高度易感种族人群中需要获取家族史的信息;

4. 在这样的人群中,尽管临床表现不典型,也需要尽早进行遗传学检测。

临床误区:

1. 局灶性肌张力障碍,比如颈部肌张力障碍可作为 SCA 的唯一症状出现,并且提前于共济失调症状数年前就出现;

2. 不典型的临床症状会导致家族史信息获取不完全,即使是在 SCA3 的易感人群中;

3. 共济失调的家族史不太容易获取,尤其是在移居的人群或其他家族成员没有肌张力障碍的表现时,导致诊断的延误。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程培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