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是卒中后患者恢复功能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然而,目前康复治疗的合适剂量和时机仍不清楚。近期,Curr Opin Neurol 杂志发表了美国学者 E. Lang 教授等撰写的一篇综述,讨论了这一棘手的临床问题,并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卒中后康复治疗剂量相关参数
神经康复治疗剂量的挑战在于不像药物治疗、康复治疗重要的参数,包括活性治疗的成分、靶点、作用机制以及半衰期仍不清楚。大量的研究越来越多地表明关键性活性治疗的成分之一为任务特异性的训练。对特定动作进行重复练习可以对运动神经网络产生持续性的生理性改变,并对运动学习和运动功能产生行为方面的改变。
卒中康复治疗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可定义为每周或每天治疗的次数,以及治疗的总体时间周期;但是治疗的总量却很难定量计算。就影响预后的参数而言,治疗的总量是最主要的因素,而频率和持续时间可能是次要的因素。
康复治疗的总量:越多越好吗?
大量研究发现,神经康复治疗的剂量与患者预后有着一致性且中等强度的相关性,而不论康复治疗的方法或实施场所在哪里。
这一观点进一步被一项 III 期多中心临床研究 LEAPS 研究所证实。2014 年一项 Meta 回归分析纳入了 30 项研究 1750 例患者,得出的结论是更长时间的治疗有更高程度的获益;治疗每增加 10 小时,治疗的效应量增加 0.034。下图显示了 meta 分析中治疗时间与效应量的关系。
图 1 为 Meta 回归分析散点图,显示卒中康复治疗的剂量依赖性关系;A1-C3 代表不同的治疗方式
治疗的时机是否重要?
治疗剂量越多越好这样的结论似乎太简单。
一项 II 期研究和最近两项 III 期临床研究均显示时间与剂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更多的治疗剂量,但在卒中后极早期(数天或数小时内)就开始治疗与晚期开始治疗相比并不一定能取得较好预后。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结
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最合适剂量和最合适时机仍不清楚。需要开展临床前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任务特异性训练的特殊机制以及这些机制的时程关系,并进一步明确卒中康复治疗中其他关键性的活性治疗成分。同时,需要开展临床研究来明确卒中治疗的合适剂量和给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