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静脉畸形到底是谁的「菜」?在洛杉矶举办的 2016 年国际卒中会议(ISC)上报道的 ABURA 研究长达 5 年的随访发现,颅内动静脉畸形也许顺其自然更好。
ARUBA 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平行设计、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比较未破裂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药物治疗与手术干预治疗的效果。该研究启动自 2007 年,至 2013 年由于两组之间显著差异,由 NIH/NINDS 制定的 DSMB 运行了预先设计的内部分析后提前终止。本研究共入组了 226 例,按照 1:1 随机入组。干预组可通过药物治疗联合血管内治疗、手术和/或放疗进行干预。主要终点事件为症状性卒中或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改良 Rankin 评分。
平均随访时间达到 33 个月的时候,药物治疗组卒中及死亡风险低于手术干预组的患者。于是 DSMB 建议随访至 5 年,以观察是否这样的差异始终存在。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每手术干预 5 个患者就会有 1 个患者受害。按照设计方案分析,干预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更高(40.6%:10.8%),也就是说每手术 3 个患者就会有 1 个患者受害。研究者也指出,大多数患者从干预到发生终点事件的时间仅 1 天,也就是说这是与干预显著相关的终点事件。
次要终点事件是改良 Rankin 评分 2 分级以上,研究结果发现干预组比例远远高于药物组(意向性分析 38%:18%;按预案分析 40%:17%)。任何亚组分析都没有发现干预组存在优势。
北美地区每年大致有 5000 例新发的动静脉畸形,其中 60% 为未破裂动静脉畸形,其出血率仅为 2.1%。作为医生,首先应该做到的是「do no harm」。中国的现状没有很全面的报道,但无论如何,未破裂动静脉畸形,请交给神经内科医生吧。
参考文献
tapf C,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unruptured brain AVMs: Five-year results" ISC Meeting 2016; Abstract LB11.
本文为作者原创编译总结,若需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