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尼?患者自己做足底反射更有诊断价值

2016-03-24 22:40 来源:丁香园 作者:周林涛
字体大小
- | +

神经科医生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困惑:给患者做足底反射时,患者拇趾背伸,一定提示 Babinski 征阳性吗?no no,有部分正常人会因为痒感而产生回缩动作,类似 Babinski 征阳性的表现。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甄别呢?

近日,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 Sohrab 等人认为,患者自己做足底反射更有诊断意义,这一观点刊登在最新一期的 Neurology 杂志上。

Babinski 征的产生是因为锥体束受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脊髓的抑制功能,而释放出踝和趾背伸的反射。检查方法: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1 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出现这种反射,不属于病理性。

正常成人当刺激足底外侧缘时,可见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轻度屈曲,足趾跖曲,有时也可能不出现上述关节屈曲。正常情况下的跖曲极为迅速,而病理情况下的背伸则稍缓慢。典型的 Babinski 征是第 2~5 趾扇形散开,拇趾呈背伸。临床工作中很多情况下难以判断是生理性或病理性。若拇趾迅速背伸,且范围不大时,应反复多次检查。

言归正传,最开始我们提到痒感,通常大家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当别人挠你痒痒时,你感觉很痒,而自己挠自己时,就没有那么痒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据报道,这种抑制作用的产生源于小脑。

因此,Sohrab 等人推断,当患者自己诱发足底反射时,痒感及因痒感诱发的回缩动作会显著减轻,这样便避开了因痒痒而造成的判断混乱。

所以,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嘱患者坐着,将脚踝搭在另一腿的膝盖上,自己给自己做足底反射,操作姿势可借鉴下图。

4-Rubens-from-the-BM.jpg
图 1 画中少年正在拔足底的刺。该画由著名画家鲁本斯(Sir Peter Paul Rubens)于 1601 年所作

作者在查阅相关文献时惊奇地发现,早在 40 年前,C. Miller Fisher 就提出了这一观点,不愧为一代大师。那么在实际临床操作过程中,患者自己做足底反射真的能避免因为痒痒而造成的 Babinski 征假阳性吗?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ccvideo


从视频内容来看,患者自己做足底反射还真挺靠谱,各位同仁,你们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吗?临床工作中是否尝试过?结果如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李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