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与抑郁,是当今精神病学界密切关注的热点之一。国际诊断标准 DSM-IV 和 ICD-10 均将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划分为两类独立疾病,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相当多患者既有焦虑也有抑郁,这为临床研究带来很大困扰。流行病学研究中对焦虑合并抑郁的定义、名称、诊断标准均不统一,得出的患病率也千差万别。
各方观点
目前,各国学者对于焦虑抑郁的关系主要存在以下 3 种观点。
一元论观点,又称为连续谱论。1934 年 Lewis 提出焦虑症状从整体或部分上是抑郁障碍的一部分,两组症状间存在连续性。有国外学者经过 3 年追踪随访研究发现,初始诊断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 40% 最终演变成了抑郁障碍。
二分论观点。英国的 Newcastle 学派通过对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的系列研究,认为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应清楚地区分开。二分论的观点也被国际学术界所接受,亦是 DSM-IV 和 ICD-10 分类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
共病论观点。研究者认为焦虑和抑郁共存时既不同于焦虑障碍,也不同于抑郁障碍,而是一种独特的疾病实体。即焦虑和抑郁同时存在、又分别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时,称之为焦虑抑郁障碍共病,但不包括两种障碍的阈下障碍。
维度标准
抑郁合并焦虑的诊断目前尚缺乏统一标准,一般是从共病维度和症状维度来定义。但通过共病维度定义的研究所报道的患病率差异较大,难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新版诊断标准 DSM-5 中明确要求抑郁障碍诊断时需标注否伴有焦虑特征,以此强调临床工作中对抑郁障碍合并焦虑的关注,实操性较强。以症状维度定义的焦虑性抑郁诊断越来越受到欢迎。
1. 临床描述诊断。符合 DSM-IV 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 ≥ 7 则诊断为抑郁伴焦虑。该诊断方法大大简化了评估过程,更具临床可操作性,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目前在学术界使用最为广泛;
2. 符合 DSM-IV 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抑郁、心境恶劣、其他抑郁),同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 ≥ 20 分;
3. 符合 DSM-IV 或 ICD-10 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同时 HAMD 总分 ≥ 18 分,HAMA 总分 ≥ 9 分;
4. 符合 DSM-IV 与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检查提纲(the Schedule for Affective Disorders for Schizophrenia,SADS)中焦虑障碍因子分(包括 6 个项目)≥ 16 分。
临床和影像学研究
我国一项针对 18-50 岁重性抑郁患者(DSM-IV 诊断标准)的研究发现,纳入的 122 例患者中,有 60 例(49.2%)HAMD 焦虑躯体化因子 ≥ 7 分;其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且患病年龄越晚临床抑郁症状越严重。
影像学研究则发现,焦虑性抑郁症患者右侧颞叶皮层灰质体积较非焦虑性抑郁症减少,提示其局部脑区神经元或胶质细胞微结构异常。另外,与不伴焦虑的抑郁症相比,焦虑性抑郁症患者大脑的腹侧注意网络静息态时活动增强。
治疗效果
关于焦虑性抑郁症的治疗,研究结果并不统一。既往多数研究报告认为,抑郁伴焦虑抗抑郁治疗的效果更差,治疗病程更长,且更容易复发和造成酒精和物质滥用。
但是最近 Bruce A. 等对 18-65 岁焦虑性抑郁、忧郁型抑郁和非典型抑郁 3 种抑郁亚型的药物治疗进行了研究,共纳入 1008 名患者,随机使用西酞普兰、舍曲林、文拉法辛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治疗 8 周后三组间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抑郁伴焦虑患者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效果可能没有原来认为的那么差。
总之,焦虑和抑郁是密切关系的两种情绪状态,二者常常共同或者先后发生,我们期待更多可靠的随访研究去探索焦虑与抑郁精神世界的奥秘。
(本文改编自原文《令人焦虑的焦虑性抑郁》,原作者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生)
参考文献
1. Angst J.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mplications for nosology,course,and treament [J]. J Clin Psychiatry,1997,58(Suppl 8):3 - 5.
2. Howland RH,Rush AJ,Wisniewski SR,et al. Concurrent anxiety an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among out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ion: clinical features and effect on treatment outcome [J]. Drug Alcohol Depend,2009,99(1-3):248 - 260.
3. Sylvester CM,Corbetta M,M.Raichle ME,et al. Functional network dysfunction in anxiety and anxiety disorders [J]. Trends in Neuroscience,2012,35(9):527-535
4. Andreescu C,Wu M,Butters MA,et al. The default mode network in late-life anxious depression[J].Am J Geriatr Psychiatry,2011,19(11):980-983
5. lnkster B,Rao AW,Ridler K,et al. Structural brain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presenting with anxiety symptoms [J]. J Neuroimaging,2011,21(4):375-382
6. Bruce A,Arnow,Christine Blasey,et al. Depression Subtypes in Predicting Antide pressant Response:A Report From the iSPOT-D Trial[J].Am J Psychiatry,2015; AiA:1–8;doi:10.1176/ appi.ajp.2015.140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