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6 欧洲卒中会议(European Stroke Conference,ESC)中,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血管组派出了多名杰出的年轻医生参加了此次会议,朱珠医生就是其中的代表。她的博士毕业课题获得了壁报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获得了 ESO 的青年医师旅行奖。
如果说神经科学恰如威尼斯这座充满古典气息的城市,那么神经影像则为她增添了摩登的色彩。在 2016 ESC 中,神经影像论坛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试验,从急性卒中到康复治疗,从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到「四次元」磁共振成像(MRI),所到之处,总能激起学者们思想火花的碰撞。
时间就是大脑,早期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是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关键,而超时间窗启动该类治疗却可能增加颅内出血等并发症风险。因此,「起病时间不明」这一问题常使临床决策的制定陷入两难。本次会议的影像学专题中,来自英国的研究者利用量化 MRI 技术使得准确估计卒中发病时间成为可能。
基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细胞毒性水肿—蛋白质水解—血管源性水肿),该研究选择反应以上病理生理变化过程的 ADC 与 T2 序列建立了 CED(Cytotoxia edema dissociation)模型,并通过 Matlab IDE 软件定量计算 ADC、T2 的变化情况,进而推测出与之相匹配的时间,其准确性已在小规模的队列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S. Meairs 教授在评论中指出,该研究的 CED 模型若能与多模式 MRI 检查相整合,将对部分急性缺血卒中,如醒后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M.Knight, et al. Obtaining precise stroke onset times by MRI: challenges and possibilities from a new model for quantitative T2 and mean diffusivity. ESC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