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膜灌注成像可能有助于研究斑块的发病机制
活检研究提示斑块内出血与血管滋养管存在相关,后者主要来自外膜。颈动脉外膜血管滋养管能够通过动态增强MRI以估计灌注参数得以确定。为此,美国华盛顿大学影像科的Jie Sun与北京医院影像科的Yan Song使用动态增强MRI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3年3月7日的Stroke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外膜和斑块内出血存在独立的生理病理联系。它们的联系在于外膜血管滋养管的微结构。外膜灌注成像可能有助研究斑块的发病机理,但需要通过前瞻性的研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研究人员对有脑缺血症状伴病灶同侧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进行双侧颈动脉MRI检查,检查包括多个增强序列(以检测斑块内出血)和动态增强MRI序列(以确定外膜灌注)。进行动态增强MRI时间序列的Kinetic模式以估计外膜vp(比例血浆容量,反映局部血供)和Ktrans(转移常数,反映血管表面积和通透性)。
研究结果显示:纳入27位患者(22位为男性,平均年龄69±10岁) ,50条动脉中获得外膜灌注参数。斑块内出血与显著较高的外膜Ktrans值相关(0.142±0.042对比0.112±0.029 min−1;P<0.001) ,但与 vp值无关 (0.163±0.064 vs 0.149±0.062;P=0.338)。在校正缺血症状的情况、颈动脉狭窄程度和其他混杂因素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
该研究显示:外膜和斑块内出血存在独立的生理病理联系。它们的联系在于外膜血管滋养管的微结构。外膜灌注成像可能有助研究斑块的发病机理,但需要通过前瞻性的研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