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硬膜外血肿是指原因不明的急性硬脊膜外自发出血,发病无明显年龄及性别差异,文献中仅见少量病例报道。硬脊膜外血管畸形、高血压病、抗凝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可并发本病,但大多数病例无明确病因。近日,来自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朱巍巍等人报道了一则产后自发性硬膜外血肿的病例,刊登在最新一期的 AJNR 杂志。
患者女性,25 岁,经阴道分娩 8 小时后突发双下肢无力、尿失禁,以及乳头平面以下感觉障碍。
图 矢状位 T1WI(A)、T2WI(B)、水平位 T2WI(D)MRI 显示在胸 1~2 椎体平面可见右侧新月形硬脊膜外肿块,T1WI 示显著高信号,T2WI 示中心高信号。脊髓在 T2WI 示稍高信号,提示局灶性水肿。病灶在增强 T1WI(C)上呈环形增强
最终诊断:产后自发性硬膜外血肿
孕期发生的自发性硬膜外血肿约占 1%,其他病因还有抗凝治疗、血管畸形、血友病和血管炎。孕期及产后自发性硬膜外血肿的发生与孕期及产后因胸腹部、盆腔高压导致无瓣膜的硬膜外血管破裂有关。另外,子宫反复收缩致高动力循环,激素对血管的影响和高凝状态也是导致自发性硬膜外血肿的诱因。
临床表现
突发的胸背部疼痛,四肢无力和感觉障碍,截瘫,尿储留,以及脊髓半切综合征。
诊断要点
CT:脊髓硬膜外间隙的新月形高密度影;
MRI:急性期——T1WI 等信号和 T2WI 稍高信号和不均匀低信号影,亚急性期可见 T1WI 和 T2WI 的高信号影;血肿的环形增强与病灶周围血供和充血有关。病灶的流空效应可以有效排除潜在的血管畸形(潜在的血管畸形可进一步行血管造影术明确);
鉴别诊断
脊髓血管畸形、硬脊膜下血肿、硬膜外脓肿、癌转移或淋巴瘤。
治疗
椎板减压和消除血肿是神经功能缺损或突发严重临床症状的自发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