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高血压反应定义为,在发病 24 小时内间隔 5 分钟的 2 次记录收缩压升高>140/mmHg 或舒张压升高>90 mmHg。超过 60% 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在发病 24 小时内有急性高血压反应,表现为血压升高超过正常值或发病前水平。世界范围每年有一千五百万卒中病人,预计会有一千万病人有急性高血压反应。
急性缺血性卒中伴发急性高血压反应的原因还不清楚。大多数认为与脑血管事件应激、颅内压增高、血浆儿茶酚按增多、住院压力、膀胱充盈、恶心、疼痛和对缺氧的生理反应有关。当然,部分患者可能是由于未被发现或处理不当的慢性高血压。
对于急性高血压反应如何处理,临床上是个难题。大幅的血压升高显然是有害的,可能会导致脑部病变、肾功能不全或心脏并发症。但是如果采取降压治疗,控制不好造成血压显著降低也是不利的,低灌注可能会导致已有的缺血性脑损伤进一步恶化,也会导致更差的预后,如死亡或残疾。
在这之间可能存在一个理想的血压目标,但是这一理想的血压目标还没有被科学确定, 它可能取决于卒中的亚型及病人特有的合并症。
目前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高血压管理仍有分歧,有支持早期降压的,也有不支持或者保持中立的。近期 AlSibai 博士在 The neurohospitalist 杂志发表文章,对之前的有关试验研究做了相关综述并给出了建议。
推荐
基于在一些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降压治疗的不利影响以及缺乏支持降压治疗的有力证据,目前并不推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激进的降压治疗。根据 AHA/ASA 在 2013 年达成的共识,当收缩压>220 mmHg 或者舒张压>140 mmHg 时可采取降压治疗(如果有其他需要降压的情况,如心肌缺血、主动脉夹层或心力衰竭,这个阈值需要修改)。
1. 降压药物选择:谨慎而个体化
推荐静脉注射拉贝洛尔或其他短效抗高血压药物。第一个 24 小时,要谨慎地降低 15%-25%。药物的选择应个体化,并没有一个最佳的治疗药物(见下)。
拉贝洛尔
a. 作用机制: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b. 用量:5~20 mg/15 min,直到 300 mg;
c. 起始作用时间:5~10 min;
d. 半衰期:3~6 h;
e. 副作用:头昏、胃肠道不适、疲乏、体位性低血压;
f. 注意事项:哮喘和急性左心衰患者禁用。
肼屈嗪
a. 作用机制:舒张血管平滑肌;
b. 用量:5~20 mg/15 min;
c. 起始作用时间:10~20 min;
d. 半衰期:1~4 h;
e. 副作用:心动过速、面潮红、头痛、呕吐、心绞痛加重;
f. 注意事项:用于子痫患者。
硝普钠
a. 作用机制:释放 NO 舒张血管;
b. 用量:0.2~10ug/kg/min;
c. 起始作用时间:数秒内;
d. 半衰期:2~5 min;
e. 副作用:恶心、呕吐、焦躁不安、肌肉抽搐、出汗、鸡皮疙瘩 (如果血压下降过快)、硫氰酸盐样、氰化物样毒性作用;
f. 注意事项:颅内压增高或氮质血症病人谨慎使用。
硝酸甘油
a. 作用机制:释放 NO 舒张血管;
b. 用量:20~40ug /min;
c. 起始作用时间:3~5 min;
d. 半衰期:1~2 min;
e. 副作用:头痛、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焦虑、不安、肌肉抽搐、心悸、高铁血红蛋白症、长期使用耐受性;
f. 注意事项:适用于心肌缺血、心脏衰竭。
Nitropaste(经皮硝酸甘油膏)
a. 作用机制:释放 NO 舒张血管;
b. 用量:0.2~0.4 mg /h;
c. 起始作用时间:1~2 min;
d. 半衰期:3~5 min;
e. 副作用:头痛、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焦虑、不安、肌肉抽搐、心悸、高铁血红蛋白症、长期使用耐受性;
f. 注意事项:适用于心肌缺血、心脏衰竭。
尼卡地平
a. 作用机制:钙通道阻滞剂;
b. 用量:5~15 mg /h;
c. 起始作用时间:5~10 min;
d. 半衰期:0.5~4 h;
e. 副作用:心动过速、面潮红、头痛、局部静脉炎;
f. 注意事项: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衰患者谨慎使用。
艾司洛尔
a. 作用机制:β 受体阻滞剂;
b. 用量:首次 250ug/kg,接着 25~300ug/kg/min;
c. 起始作用时间:5 min;
d. 半衰期:9 min;
e. 副作用:低血压、恶心;
f. 注意事项:适用于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
依那普利
a. 作用机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b. 用量:1.25~5 mg/6 h;
c. 起始作用时间:15 min;
d. 半衰期:1~4 h;
e. 副作用:高肾素状态血压迅速降低;
f. 注意事项: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左心衰患者谨慎使用。
2. rt-PA 溶栓期间血压的管理
在进行 rt-PA 溶栓之前,血压应控制在 185/110 mmHg 以下。一旦病人接受了 rt-PA 静脉溶栓,血压必须控制在 180/105 mmHg 以下,从而使颅内出血的风险最小化,具体血压管理如下。
rt-PA 治疗之前,血压应控制在 185/110 mmHg 以下:
a. 拉贝洛尔 10-20 mg 静注,1-2 min 后可重复一次;
b. 尼卡地平静滴 5 mg/h,每 10-15 min 滴率增加 2.5 mg/h,最大不超过 15 mg/h;
c. 适当时候可以考虑肼屈嗪、依那普利等;
d. 如果血压无法控制在 185/110 mmHg 以下,不进行 rt-PA 静脉溶栓。
rt-PA 治疗期间和治疗后, 维持血压 ≤ 180/105 mmHg:
a. rt-PA 治疗同时开始监测血压,最初 2 h,每 15 min 一次;然后 6 h,每 30 min 一次;然后 16 h,每 1 h 一次;
b. 如果收缩压 180-230 mmHg 或者舒张压 105-120 mmHg,拉贝洛尔 10 mg 静注,然后连续静脉滴注,2-8 mg/min,或尼卡地平 5 mg/h 静脉滴注,每 10-15 min 滴率增加 2.5 mg/h,最大不超过 15 mg/h;
c. 血压不能控制或舒张压>140 mmHg,考虑静脉滴注硝普钠。
注意事项
患者在卒中前使用的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可以暂时停用(或者减量以避免抗高血压戒断综合征,特别是β阻滞剂),以避免造成血压的剧烈下降。重新开始服用的时间应个体化,根据病人及卒中不同的特点,目前没有一个理想时间。尽管如此,在大多数病例中,卒中发作 24~48 小时后重新开始服用是合理的,因为 24 小时后缺血半暗带开始恢复。
还需要考虑的一点是,许多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入院时有血管内容量不足。早期识别脱水很重要,因为它可能导致生理性高血压或低血压,又或是一个血压的急剧下降作为对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回应。脱水病人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之前进行补液有助于对后期治疗可控。
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 7)建议急性卒中病人在病情稳定或好转前,把血压控制在中间水平(约 160 mmHg)是适宜的。卒中后的长期抗高血压治疗也是很具个体化的,需要根据病人的并发症、药物依从性和吞咽的能力来进行制定。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降压治疗需谨慎且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做到安全可控。一般来说,发病后一周或病人神经系统病情稳定后可开始更积极的血压控制,长期的血压控制是预防卒中复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