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征或可指示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层流征象

2017-03-02 13:49 来源:丁香园 作者:虞雁南
字体大小
- | +

在 2017 年国际卒中大会上(ISC),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的虞雁南博士在会议上发表了一篇壁报,报道了一项新的影像征象——油条征,并探索其临床相关性。

油条征(Fried-Breadstick Sign)定义为颈内动脉 C6-C7 段管腔中央存在的一条连续低信号线条(图 1A)。异常油条征定义为管腔中央不连续或不完整的低信号线条(图 1B)。无油条征定义为管腔中央无低信号(图 1C)。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前瞻性收集的 2009 年至 2015 年高分辨磁共振数据库(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组纳入标准:1)MCA 供血区卒中且起病时间 ≤ 2 周,2)HRMRI 上可见 MCA M1 段斑块。无症状性 MCA 组纳入标准:1)MCA 供血区无卒中,2)HRMRI 上可见 MCA M1 段斑块。

正常 MCA 组纳入标准:MCA 供血区无卒中且 MCA M1 段无斑块。将症状性大脑中脉组进一步分为非栓塞性梗死和栓塞性梗死:MCA 穿支区域的单发梗死为非栓塞性梗死;多发梗死、流域性梗死或单发皮层及皮层下梗死(形状不规则或直径>20 mm),在排除颅外病因后界定为栓塞性梗死。

对油条征、MCA 狭窄度、颈内动脉分叉角度(MCA 与大脑前动脉之间的角度)及梗死类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分析了 995 例 MCA,包括症状性 MCA121 例,无症状性 MCA415 例,正常 MCA459 例。油条征在正常 MCA 组中出现率最高(50%),与症状性 MCA 组(29%)和无症状性 MCA 组(26%)存在显著差异(p<0.001)。

随 MCA 狭窄度的增加,油条征出现率在症状性 MCA 组(p = 0.011)和无症状性 MCA 组(p = 0.041)中均显著下降。在症状性 MCA 组中,油条征出现率在非栓塞组中更高(p = 0.009)。二元 Logistic 分析发现狭窄度(OR = 0.373,95%CI 0.174-0.802)和颈内动脉分叉角度(OR = 0.981,95%CI 0.970-0.992)与油条征出现与否独立相关。

研究认为油条征可能代表着良好的层流和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未来仍需要研究油条征缺失是否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的影像指标。

油条征或可指示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层流征象.gif
图 1. 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图中的油条征与油条的示意图及示例。A-C 中示意图上的黑色线条代表在 MIP 图中所见的颈内动脉管腔中央低信号。MIP 图中,细箭头所示为颈内动脉管腔中央低信号线条,粗箭头所示为大脑中动脉狭窄处。油条征如 A 所示,异常油条征如 B 所示,无油条征如 C 所示。现实中的油条如 D 中箭头所示。

共同研究者如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虞雁南、许玉园、满雪、高山、徐蔚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李明利、候波、冯逢;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内科 David S Liebeskind。

编辑: 马莹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