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应考虑进行血管再通治疗

2013-08-01 23:18 来源:丁香园 作者:geniusgodyu
字体大小
- | +

溶栓后是否出现神经功能改善,梗阻动脉再通都与良好预后相关

尽管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会出现神经功能改善(NI)从而减少进一步的血管内治疗,但静脉溶栓(IVT)后的血管再通情况是进行再灌注干预的一个重要参考点。为了评估IVT患者在神经功能改善后,进行梗阻部位血流再通治疗的重要性,瑞典斯德哥尔摩Karolinska研究所Karolinska大学医院神经内卒中研究中心的Tatiana V. Kharitonova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3年7月23日的Stroke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急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是否出现神经功能改善,梗阻动脉的再通都与良好的功能转归相关。
 
研究人员从“安全实施卒中治疗-国际卒中溶栓注册患者库”中纳入以下患者:1、CTA、MRA确诊血管梗阻的患者,并且有溶栓后22-36小时的血管造影跟踪结果;2、入院CT及随访CT见高密度脑动脉征。发病24小时内再通定义为:发病后22至36小时影像学显示动脉梗阻消失或脑动脉高密度征消失。静脉溶栓后2小时及24小时进行神经功能评估,较基线NIHSS得分提高20%定义为改善。主要终点是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3个月后的改良Rankin评分0-2分。
 
2003年12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注册的28136例患者中,5324例(19%)达到入组标准。研究发现,治疗后2小时出现神经功能改善且进行血管再通的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最大,神经功能改善但血管未再通患者,神经功能无改善但血管再通的患者,得分依次降低。
 
所以可以认为,无论急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是否出现神经功能改善,梗阻动脉的再通都与良好的功能转归相关。这为以后评价机械取栓及其他进一步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即无论患者是否神经功能改善都应考虑进行再通治疗。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yujianyu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