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卒中是临床中越来越常见的一种卒中类型,研究显示每年全球新增200万青年卒中患者。与老年卒中患者不同,导致发生青年卒中的病因更加多样化,这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诊断的困难。
近期,Lancet Neurology杂志发表了一篇由荷兰学者Frank-Erik等人撰写的综述,详细阐述了不同病因导致的青年卒中临床特征及治疗方面的差异。
对于急性卒中患者,无论年龄大小,最常用的方法是急性症状性治疗,其次是进行诊断学检查以明确潜在病因,并进行二级预防。因此,对于青年卒中患者,急性期的治疗包括静脉内溶栓、动脉内取栓治疗。
研究显示,相较于老年卒中患者,青年卒中患者静脉内溶栓治疗可能更安全且效果更好;而取栓治疗的并发症也更少。而青年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措施与老年卒中患者相似。
青年卒中诊治
对于青年卒中患者,明确卒中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并且进行相应的管理至关重要。青年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特征、治疗方法总结如下表:
图1. 由于心脏粘液瘤导致的基底动脉血栓。34岁女性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为9分,针尖样瞳孔,双侧反射增高,病理征阳性。CTA显示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溶栓及动脉内取栓治疗。3天后MRI检查显示多发性脑梗死病灶,包括双侧小脑和右侧脑桥。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左房无回声结构(红色星号指示),病例证实为粘液瘤。
图2. 与大麻滥用相关的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A)41岁女性患者,有慢性大麻滥用史,因急性严重头痛就诊,头痛在20分钟后缓解。3天后,患者因进食辛辣食物后再次发作严重雷击样头痛。神经系统检查,CT和脑脊液检查均正常。在患者首次发病后10天性MRA检查显示Willis动脉环节段性局灶性收缩(红色箭头);(B)血管炎相关血清学检查阴性。采用止疼药治疗。3周后随访显示血管恢复正常(绿色箭头)。
总结
对于急性卒中患者,无论年龄大小,最常用的方法是急性症状性治疗,其次是进行诊断学检查以明确潜在病因,并进行二级预防。因此,对于青年卒中患者,急性期的治疗包括静脉内溶栓、动脉内取栓治疗。
研究显示,相较于老年卒中患者,青年卒中患者静脉内溶栓治疗可能更安全且效果更好;而取栓治疗的并发症也更少。而青年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措施与老年卒中患者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