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脑医学大会新闻发布会暨《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蓝皮书 2018 版》在京发布

2019-08-27 09:57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8 月 25 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承办的「中国心脑医学大会」新闻发布会暨《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蓝皮书 2018 版》(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李南方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陈鲁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性泉教授出席发布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源源教授担任发布会主持。此次新闻发布会上,各位专家也就《心脑共患疾病血压管理共识》的筹备工作及《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介绍并现场答记者问。

图1.jpg

新闻发布会现场

迎接健康挑战,聚焦中国国情——

《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蓝皮书 2018 版》发布

图2.jpg

《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蓝皮书 2018 版》发布仪式

《蓝皮书》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指导下,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分会、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和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多个学术机构联合编写推出,从各个纬度展现中国心血管领域的现状和防治方向,对推进我国的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8 版《蓝皮书》的更新背景及意义

李南方教授指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全国年平均新增高血压患者 1000 万人,患病人数达 2.445 亿。随着近年高血压防控工作的落实,高血压的控制状况虽有所好转,但依旧处于较低水平。为更新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数据,总结我国现阶段高血压防治工作进展,并结合卫建委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的政策以及我们正在做的工作,提出下一步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要点,我们在 2015 版《蓝皮书》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新版《蓝皮书》的发布必将促进中国高血压防控的持续改进,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与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图3.jpg

霍勇教授

霍勇教授作为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现状系列蓝皮书编委会主任委员,介绍了 2018 版《蓝皮书》的内容要点。《蓝皮书》仍坚持以中国的数据为主,以需要呈现给政府部门的核心问题为主要内容,即目前的高血压防治形势严峻,主要的原因分析。并检索近 10 年的文献,尤其 2015 年以后新增文献,尽可能纳入所有国内进行、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研究。其中众多的流行病学数据为首次权威、准确、系统地发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蓝皮书》针对现阶段我国高血压防控现状问题提出建议要点如下:

1、我国高血压的发病趋势呈以大、中城市为热点的岛状分布。政府及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2、高血压防控主力在基层,建立以县域为主的三级防控体系和基层临床路径将是未来的防控部署重点。

3、青少年超重是高血压发病前移的重要因素,建议在学校设定配餐标准,增加青少年运动量。

4、规范的血压测量、提高高血压相关科室重视、提高门诊血压测量率、规范家庭血压测量对血压的控制及管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5、针对临床上难治性、特殊类型及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比例偏高的问题,提倡早期联合治疗以实现血压达标。

6、功能社区在高血压防控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发挥,针对这一问题,动员工会和妇联将血压管理纳入单位日常管理中将是有效的措施。

总体上,完善三级防控体系,规范对科室、医生和患者的管理是今后高血压防治的核心。

不久前,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其中多项行动都与高血压的防控有关。霍勇教授认为,高血压的防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专业学会、医生、媒体和公众等多方合力,共同行动来开展防治工作。

高血压达标中心助力高血压防控体系建设

《蓝皮书》作为高血压防控体系的科学基础。同时,在心血管健康联盟的框架下,孙宁玲教授牵头推动了高血压达标中心在全国多家医院的建设,并付诸实践,惠及于民。高血压达标中心针对具备医联体或医共体建设任务的医院,提升牵头医院的区域示范作用,并与基层医院形成良好的双向转诊制度,使得疑难诊治在三级医院,慢病管理在基层医院,旨在加强基层高血压的规范化诊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使更多患者获益。

2018 版《蓝皮书》的发布及高血压达标中心的建设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为促进中国高血压防控的持续改进,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与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高血压患者造福。

国产新药持续创新,推动高血压防控一路前行

图4.jpg

孙宁玲教授

孙宁玲教授谈到,尽管我国临床研究起步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仍十分明显,但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临床研究的投入,我国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的条件和临床研究管理的质量已得到显著改善,中国研究者也在这个舞台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由霍勇教授团队领导的 CSPPT 研究,是我国首次正式对外公布的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也是世界上首个以脑卒中作为主要终点的大规模叶酸一级预防循证医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领域空白,发出了中国研究者的声音。

创新是国家进步的源泉。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民族医药创新。国家「十二五」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LEADER 研究),针对中国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大样本(10031 例)、多中心、前瞻性比较研究。研究表明,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有效降低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复合终点事件, 而药物安全性和药物经济学具有差异化优势,下肢水肿、头痛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发生率低。目前已经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新药上市申请,为中国医药企业首次向 FDA 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另外,阿利沙坦酯作为中国唯一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 ARB,一直在积极丰富和完善其心肾事件链的中国证据,刚刚完成的上市后大型 IV 期临床研究显示阿利沙坦酯在 2212 例高血压人群中具有强效降压、降尿酸和降蛋白尿/肌酐的特点且安全性高,耐受性佳。未来五到十年,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鼓励下,心血管领域也将陆续推出一类创新药,如阿利沙坦沙库巴曲共晶化合物目前已进入临床 I 期,在心衰领域,也有一些值得期待的创新药。我们相信,这些国产创新药物的上市,将造福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助力健康中国 2030 的实现。

「心、脑」共防「脑、心」同治,探索慢病防治新模式

图5.jpg

赵性泉教授

赵性泉教授重点介绍了《心脑共患疾病血压管理共识》撰写背景及意义。赵性泉教授指出,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但是心血管和脑血管在血压管理上存在较大差异,心脑血管共患疾病的血压管理目前无据可循,基于此背景,我们将启动此专家共识的撰写。

此次共识将重点关注急性缺血性卒中、冠心病和心力衰竭这三类疾病,探索这几类疾病患者管理的最佳策略及其个体化精准治疗。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为脑心共患疾病防治提供重要依据,降低脑心共患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单片复方制剂(SPC)将成为降压达标的「突破口」

陈鲁原教授指出,临床实践中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令人堪忧,使用 SPC 对提升我国高血压达标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美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其 SPC 的使用率为 27%,而我国仅为 6%,使用率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患者和部分医生还没有认识到降压达标的紧迫性。我国血压达标率仅为 17%,而未来降压达标的突破口,在于优先使用 SPC。

目前,大多数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 ARB 或 ACEI 与钙拮抗剂或利尿剂联合,属优先推荐联合治疗方案。临床上正在应用的大部分复方制剂也都属于这两种情况。但一些基层医院还普遍存在使用传统配方 SPC 的情况,对于传统的配方,建议根据患者病情选择 SPC 种类,不仅要考虑到患者血压升高类型,也要充分考虑患者合并症等情况。但我认为,无论哪种配方,优先使用 SPC 都值得鼓励。

编辑: 马腾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