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患儿的脑后部损伤与认知功能障碍

2014-05-29 00:51 来源:丁香园 作者:幸福的味道
字体大小
- | +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常见的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神经系统疾病。高达10%的MS患者首次发作是在儿童期。与成人期起病的MS患者相比,MS患儿转化为继发进展型以及发生永久残疾的过程更加缓慢,所经时间更长。研究认为MS患儿脑灰质结构以及功能连接损害相对受限是MS患儿病程特殊的主要原因。大部分MS患儿均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累及记忆,注意力,执行以及语言等各方面功能。但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因素尚不明确。

意大利的Massimo Filippi教授科研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以联合结构性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MRI)的方法探索MS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在MS患儿中,认知功能障碍与脑后部核心区域结构性以及功能性异常相关,包括楔前叶,后扣带回和胼胝体。该研究发表于2014年4月的《神经病学》杂志中。

研究连续入组了35例MS患儿以及16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对照者,对他们进行脑部双回波,弥散张量3D T1加权成像,以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2项及以上神经心理学测试异常的患者被认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采用体素智能分析来评估白质(WM)以及灰质(GM)的区域分布,同时检测缺省模式网络(DMN)下静息态功能连接(RS FC)。

研究显示,16例(45%)患儿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与认知功能正常(CP)的患儿相比,认知功能障碍的MS患儿靠近中线顶叶后部,包括楔前叶,后扣带回以及胼胝体等部位的T2病灶以及白质和灰质严重损伤的发生率均增加,这是通过MRI萎缩以及弥散异常来测量的。与其他研究组相比,这些患儿楔前叶静息态功能连接(RS FC)值降低,而CP组患者出现前扣带回RS FC值增高。通过多变量模型显示将扣带回和胼胝体弥散异常以及楔前叶 RS FC值作为协变量,它们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更强。

研究者总结认为,在MS患儿中,认知功能障碍与DMN状态下脑后部核心区域结构性及功能性异常相关,推测在这些结构中伴发的白质异常是RS FC值降低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基础。该研究局限性在于横断面研究不能证实结构和功能异常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样本量也较小,需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证实这一研究结果。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卓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