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疗法或为不服用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替代治疗

2014-05-13 16:38 来源:丁香园 作者:医者仁心1993
字体大小
- | +

精神分裂症为一种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的精神疾病,多见于青壮年,发病年龄一般在 15-45 岁,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服药。据估算,我国目前有 700-800 万精神分裂症患者,此外,精神分裂症导致的社会功能损害明显,精神残疾率高,大约占精神残疾的 70%,导致精神残疾的主要疾病。

抗精神病药物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线治疗手段,临床证据表明能有效的控制精神症状,且可能因有控制自杀的作用,而使总体死亡率降低,还能显著的预防复发。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患者却选择拒绝或停止药物治疗。

比较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试验表明,不服药的患者高达 40-50%,此外,高达 74% 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断服药超过 18 个月。对于患有精神病的患者,对于服药往往持有一种矛盾的态度,因为一些研究表明,目前高估了抗精神病药物的有效性,同时低估了副反应的严重程度。

一项多种治疗措施的 Meta 分析表明,虽然存在抗精神病药物与安慰剂之间的疗效差异,但是弱于副反应的影响,副反应包括脑容量结构性异常,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体重增加(为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对于一些拒绝药物治疗,或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不能服药,常常会使病情恶化,或者复发,在临床工作中,常常是一个难题,认知疗法作为一种精神病治疗中常用的心理治疗手段,与抗精神病药物结合使用,会有助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但在没有药物配合情况下,认知疗法是否适用、有效,目前还没有明确答案。

针对以上情况,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 Anthony P Morrison 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其目的在于评估认知疗法对于不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是否受益,其结果发表于 2014 年 4 月 19 日的《The Lancet》杂志上。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认知疗法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为一种可靠的替代疗法,此外,还能改善个体和社会功能,减少妄想信念。

该研究为第一项关于认知疗法对于不服用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患者的单盲随机对照试验,于 2010 年 2 月 15 日至 2013 年 5 月 30 日期间,在英国两个中心进行,纳入的患有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患者年龄为 16-65 岁。

他们都选择不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以 1:1 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认知治疗和常规治疗(n = 37),或单独常规治疗 (n = 37)。

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的总分,在第 3,6,9,12,15 和 18 个月评估基线水平。研究使用经校正地点,年龄,性别和基线症状的 ANCOVA  模型和意向治疗分析。此外,该研究在国际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注册,编号为 29607432。

研究结果表明,认知治疗组中位 PANSS 总分一致低于单独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组间效应大小为-6.52(−10·79 to −2·25;p = 0·003)。此外,并在随访过程中记录到 8 件严重不利事件。

2 件发生于认知治疗组(1 名患者企图过量使用药物,1 名患者呈现出风险因素,都发生在治疗后)。6 件发生于常规治疗组(2 名患者死亡,死亡原因都与参与实验或精神疾病无关,3 名患者由于精神症状被强制入院接受治疗,1 名患者企图过量使用药物。)

对于那些选择不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患者,认知治疗能显著减少精神症状,其安全性,有效性和依从性较高,可作为一种替代治疗,虽目前为循证医学为主导,但对于患者依然需要遵循个体化原则。此外,对于该试验,仍需要进一步更大规模,更明确的临床试验来证明。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林靖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