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围手术期最常出现的心律失常,由于患者临床特征及接受的手术各不相同,既往数据显示其发病率从1%-40%不等。近期的一项研究就发现,心脏外科术后新发房颤可明显增加死亡率、再住院率和住院花费。除此之外,围手术期房颤还会增加心脏手术后短期内卒中风险。
围手术期房颤经常被视为生理应激下的短暂反应,其对长期卒中风险的影响仍未明确。部分单中心研究发现,心脏术后出现新发房颤会增加长期卒中风险,但其它单中心研究却未发现这种关联。此外,对于非心脏手术期间出现围手术期房颤与长期卒中风险的关系,相关研究少有涉及。
近日,为评估围手术期新发房颤与长期卒中风险的关系,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Gino Gialdini等对外科手术住院患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全文在线发表于8月13日的美国医学会杂志。
研究共纳入了1729360例患者,患者均存活出院且既往无脑血管疾病或房颤,外科手术则根据外科诊断相关组编码进行定义。同时也对心脏手术和其它类型手术进行了单独比较分析。
研究者从手术医院中使用既往确认的诊断编码明确出院后的缺血性卒中,主要的预测因素新诊断的房颤(根据既往住院诊断编码),同时根据房颤记录核查患者出院后是否就诊急诊科或住院治疗。
研究发现,24711人在住院期间出现新发的围手术期房颤,13952例患者出院后出现卒中。心脏手术1年后,围手术期房颤患者与无房颤患者的卒中累积患病率分别为0.99%和0.83%;非心脏手术1年后,二者的卒中累积患病率分别为1.47%和0.36%。
在调整性别、年龄、种族及心血管伴随疾病等混杂因素后,Cox比例风险分析发现,围手术期新发房颤与心脏手术(HR=1.3)和非心脏手术(HR=2.0)后的卒中均有关。
研究者认为,对于外科手术住院治疗的患者,围手术期出现新发房颤可增加长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特别是非心脏手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