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医生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使用静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IV tPA)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将增加脑出血(ICH)的风险。尽管临床上了提出一些定义,来区分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溶栓性脑出血事件。
但从患者立场出发,最重要的定义应该能够鉴定出改变患者最终临床结局或影响长期功能预后的脑出血事件。而无症状或短暂症状性ICHs,对患者长期功能预后影响较小。
因此,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戴卫·格芬医学学院的研究者们,对4种候选定义进行评估,试图找到最佳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SICH)定义,以鉴定改变患者长期功能预后的ICH。
表:4种候选定义
临床症状 | 影像学 | |
PH | 无 | 仅PH(实质血肿) |
NINDS tPA | 任何恶化 | 任何ICH |
ECASS2 | 仅≥4 NIHSS | 任何ICH |
mSITS-MOST | 仅≥4 NIHSS | 仅PH |
注:NINDS-tPA:国家神经疾病和卒中中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试验; ECASS2:欧洲-澳大利亚急性中风研究2; mSITS-MOST:急性卒中溶栓安全应用的监测改良研究
NINDS tPA试验中, SICH的定义是,与任何神经功能恶化相关的出血。这种神经功能恶化可以很轻微,不足以改变患者NIHSS得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所以容易过度估计。除ICH外的多种因素(疲劳、感染、新药物的使用)均可引起NIHSS得分的波动。因此,随后的定义将标准限制为NIHSS增加超过4分。
最后结果显示:ECASS2与mSITS-MOST定义表现最佳,通过影像学特征及早期真正神经功能恶化的结合,更好鉴定改变患者最终临床结局的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