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指南推荐房颤发生48小时内电复律不需要抗凝,但此举是否增加血栓栓塞并发症并不清楚。为此,来自芬兰尔库大学医院的Nuotio博士等进行了一项研究,并以“Research Letter”的形式将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8月13日发表的JAMA杂志。
研究纳入人群为年龄≥18岁,以房颤为主要诊断,房颤发生48小时内成功电复律并且居住在尔库和库奥皮奥大学医院及波里中心医院附近的患者。通过医疗报告回顾性收集患者电复律后30天内临床资料和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主要终点为血栓栓塞事件,其定义为通过CT、磁共振、外科手术或尸检确诊的临床卒中或全身性栓塞。电复律时间取决于心律失常症状出现至电复律的确切时间。如果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不确定,则不进行电复律治疗。根据电复律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12小时以内组(组1),12小时至24小时以内组(组2)和24小时至48小时以内组(组3)。
组间双变量比较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或Wilcoxon非参数检验,血栓栓塞并发症危险因素则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包括组2和组1比较以及组3和组1 比较。年龄、性别、心衰和糖尿病等临血栓栓塞并发症独立预测因素作为多变量分析中的协变量。
研究结果表明共发生38例血栓栓塞并发症,其中31例卒中,组1、组2和组3的发生率分别为0.3%、1.1%和1.1%。 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电复律时间大于12小时是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组2和组1以及组3和组1的优势比分别为4.0和3.3)。
研究发现房颤发生≥12小时后在不抗凝情况下电复律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12小时内不抗凝电复律发生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