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瑞巴林治疗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2014-08-27 09:05 来源: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作者:郭继东 李利
字体大小
- | +

【摘要】 为评价普瑞巴林用于治疗神经刺激引起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8例明确诊断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资料。本组患者均在手术前使用普瑞巴林口服进行镇痛治疗。观察口服普瑞巴林48h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疼痛程度评估分别使用VAS评分(0分为无痛,10为疼痛不能忍受)和LANSS评分(即利兹评分,0分为无痛,16分为剧烈疼痛)。

结果显示,用药后大部分患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改善率为81% (63/78)。用药后48h患者的平均VAS评分从用药前的6.8±2.4降到了用药后的3.8±3.2;平均LANSS评分从用药前的11.1±3.4降到了用药后的6.3±4.7,用药前后2组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病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认为,普瑞巴林治疗神经源性肢体病理性疼痛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轻,发生率较低。

---------------------------

随着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疼痛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重视,被视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目前脊柱外科医生临床上最常见的疼痛是由于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pain,NPP)。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而言,很多病例手术治疗会收到良好的疗效。但是很多情况下如在择期手术之前或患者因故无法接受手术时,如何选择安全快速有效的镇痛剂是临床医生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普瑞巴林(pregabalin)是一种常用的抗惊厥,抗抑郁类药物。最初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及辅助性治疗局限性部分癫痫发作。近年来普瑞巴林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手术后镇痛以及一些慢性疼痛的临床治疗。2011年初开始我们尝试使用普瑞巴林治疗骨科常见的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满意。本研究回顾分析了78例使用该药治疗的患者,以观察其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在住院患者中选择了78例有肢体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使用普瑞巴林口服进行治疗。具体诊断以及一般情况(表1)。

表1.jpg

入选标准:(1)患者有明确的因椎管内神经刺激引起的四肢神经疼痛症状;(2)年龄20~65岁;(3)用药前疼痛时间超过2周,VAS评分>6;(4)用药时间超过48h。

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全身重要器官疾病;(2)同时使用其他止痛或营养神经药物。

二、药物剂量和用法

普瑞巴林胶囊早晚各1次口服,每次75mg,所有病例均使用48h以上,使用普瑞巴林时不联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营养神经,脱水及激素等药物。

三、疗效评价

观察用药48h后患者疼痛改善的程度,疼痛程度评估分别使用VAS评分(0分为无痛,10为疼痛不能忍受)和LANSS评分(即利兹评分,0分为无痛,16分为剧烈疼痛)。同时观察患者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瘙痒等)。

四、统计学分析

用SPSS12.0软件分析。对不同评分结果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镇痛效果

应用普瑞巴林48h后,63例患者自述疼痛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改善率为81%。一般在用药后4h大部分患者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止痛效果(图1)。自述改善不明显15例患者增加用药剂量改为使用150mg每日2次后,其中53% (8/15)在24h后疼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图1.jpg

用药后48h患者的平均VAS评分从用药前的6.8±2.4降到了用药后的3.8±3.2;平均LANSS评分从用药前的11.1±3.4降到了用药后的6.3±4.7,用药前后2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2)。

表2.jpg

二、不良反应及围手术期安全性

所有78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27%的患者(21/78)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头晕或嗜睡,41%的患者(32/78)感觉有口干等轻微不适。与用药前的严重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相比,绝大多数患者均认为与以上轻度的不良反应属于可接受范围,均继续坚

持服用普瑞巴林。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呕吐,用药48h后予以停药,停药12h后呕吐基本停止。本组病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未发生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因患者具体身体一般状况,手术节段和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直接的统计学比较相对困难。但是依据术者以往手术经验,使用该药物应该没有明显增加围手术期的出血量。

讨论

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定义为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和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疼痛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和感觉异常等临床特征。NPP的人群发生率超过1%,由于病因多种多样,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属于难治性疾病。

对于脊柱外科而言,因神经根受到各种的刺激引发的肢体NPP是日常工作中最常面对的临床问题。很多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甚至是围手术期的患者都希望有一种快速缓解疼痛的药物或者方法。

临床上常用的NSAIDS类药物对于NPP的急性镇痛疗效一般且胃肠道刺激较重,营养神经的药物起效过慢,而激素类药物的应用又面临着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因此,我们试图寻找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急性期镇痛药物。

普瑞巴林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结构衍生物,该药属于α2δ配体,能够于与电压门控Ca离子通道相关的辅助蛋白结合。最早是用于抗惊厥。近年来普瑞巴林的镇痛效果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痛,腹部手术后疼痛等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Mathiesen等对一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了普瑞巴林的治疗,治疗剂量是150mg 2/d,结果发现和安慰剂组相比,用药组收到了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降低了50%,进而也减少了出现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

本组病例中患者出现疼痛的原因包括神经压迫,神经损伤和肿瘤等,致痛原因不同,压迫的程度和受累节段也不尽相同,但大部分患者(81%)在服用初始剂量75mg 2/d后都出现了快速的疼痛缓解,4h后疼痛明显改善的患者占总有效人群的60% (38/63)。说明该药对各种原因所致神经刺激引起的下肢疼痛疗效均较为确切,起效迅速。

普瑞巴林具体镇痛机理还不是特别清楚,目前相对比较明确的是该药能够在短期内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反应性。对大鼠的NPP模型的研究发现该药物通过与电压门控Ga通道结合来调节钙通道功能,脊髓和背侧神经节的功能会出现上调,继而减少了一些神经递质的Ga依赖性释放。

也有一些相关的研究认为普瑞巴林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或氨酪酸受体。

本组病例中出现严重恶心呕吐的病例较少,只有1.3%,低于既往报道的平均水平。文献推荐普瑞巴林最高剂量可以达到1200mg/d,远远高于本组病例使用的剂量。对于普瑞巴林可能引起的嗜睡等反应,严重者可以短期内加用小剂量的地塞米松口服,有研究认为这样可以满意的对抗其不良反应而不影响镇痛的效果。

普瑞巴林经胃肠道吸收,主要以原型药物的形式经尿液排泄。可基本忽略其在人体内的代谢,因此理论上一般不会发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还未检索到使用该药出现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报道,本组病例也证实术前口服普瑞巴林不会增加手术中出血量或增加感染风险。

除了常用的VAS评分,本研究中引入了骨科医生不太熟悉的利兹评分系统(leeds assessment of neuropathic Symptoms and signs,LANSS)。该评分由Bennett在2001年率先提出,其检查方法相对严谨而繁琐,但经过多种测试和实践证实敏感性可以达到82%~91%,特异性可以到达80%~94%。一般认为12分以上表示患者有神经病理性疼痛,12分以下患者一般是伤害性疼痛。从疼痛学的角度讲,该评分能够更精确地反应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程度。本研究的统计学结果证实用药前后本组患者疼痛得到了满意的改善。

本研究结果提示普瑞巴林对于治疗脊柱外科常见的神经压迫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明确的近期治疗效果,起效快速,不良反应较轻,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本组病例用药时间较短,因此,关于临床上长期用药后的停药时机问题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文章摘自《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2年8月第1卷第4期P362-371
文章作者:郭继东 李利 史亚民 王华东 原艳丽 石秀秀 侯树勋

编辑: 喻信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