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是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就可以检测的疾病指标,它们可以反映亚临床颈动脉损伤情况,还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因素。
为此,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医疗与公共卫生学院的James H教授科研团队开展了相关研究,对多民族人群十年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纵向变化的预测因子进行评估。该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于最新一期Stroke杂志上。
该课题采用多民族研究,跟踪随访平均9.4年,对患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情况的评估。研究内容包括测量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对颈动脉各段的斑块情况进行评分计算。应用混合-效应纵向和多元回归模型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展和斑块形成中基线风险因素和实时用药的关系。
纳入的3441位动脉粥样硬化参与者平均年龄为60.3岁,其中女性占53%,黑人占26%,西班牙人占22%,中国人占13%。1620位(47%)有颈动脉斑块。研究结果显示,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每年增加11.8um,有1923位(56%)参与者出现了新的颈动脉斑块。
中国人和西班牙人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较慢,但脂蛋白胆固醇、降压药使用和使用时间的基线和密度较高。传统风险因素与新的斑块形成有关,与抽烟强相关,黑人种族为保护因素。
该研究表明,种族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进展情况的强效独立预测因子,而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可延缓其亚临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