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mussen脑炎与自身免疫疾病

2014-09-25 09:43 来源:丁香园 作者:少年春衫薄
字体大小
- | +

近期,Neurology杂志刊登了一项来自加拿大的病例报道,此研究调查了Rasmussen 脑炎( Rasmussen encephalitis,RE)和自身免疫疾病之间的关联,从该角度探讨了RE的发病机制。

RE典型的组织病理为血管旁淋巴细胞呈袖口状浸润、小胶质细胞结节、因淋巴细胞浸润而脑膜增厚(主要为T淋巴细胞)。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出现神经元丢失、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真呢过上、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空洞形成;在晚期,淋巴细胞浸润和细胞损伤累及皮质下白质,脱髓鞘和轴突丧失。

该研究报道了4名RE患者,并发有自身免疫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RE的诊断和并发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间隔时间平均为9年(6~19年)。同一患者RE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先后发展,不禁让人疑问,这仅仅是巧合还是反映出病理生理学病变的共性?

有研究显示,IgG抗体、自身抗体抗谷氨酸受体亚单位3(GluR3) 抗体参与病程;但这些抗体在有的病例血清中并不存在,难以单独解释发病机制 ,且可出现在其它类型的癫痫中,提示它们可能反映的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组织损伤的反应。

譬如,血清IgG自身抗体——抗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 7nAChR)参与血脑屏障的调控,而血脑屏障在RE中受到损伤;神 经突触前膜胞内蛋白Munc-18抗体见于部分RE患者的早期病程中,可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

除B细胞和抗体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浸润的淋巴细胞多数为富含颗粒酶B的、具有细胞毒性的CD8+T细胞,提示效应T细胞也参与RE的炎症损伤。后续研究发现,RE重要的发病机制包括抗原驱动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限制性CD8+T细胞以及干扰素-γ对CD4 (Th1)和 CD8(Tc1)T 细胞的反应。

此外,在急性期应用免疫疗法(包括大剂量的皮质类固醇、IgG免疫吸附、IVIg、血浆置换和他克莫司)后,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或稳定,进一步支持了免疫反应参与RE发病机制。利妥昔单抗是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可减少循环中B细胞、影响CD4+和CD8+T细胞,据报道对RE的癫痫控制亦有效果。综上所述,部分RE患者对免疫治疗有反应,说明免疫反应失调参与RE的发病机制。

RE患者并发自身免疫疾病的比率是问题的关键。但自身免疫疾病的患病率随种族、诊断方法、地域分布的不同而相异;且RE由于太过罕见,尚无较大的流行病学研究其发病率或患病率。因此,建立国家性和国际性的RE注册系统不仅对明确该病的患病率、地理分布和风险因素十分重要,还可促进发病机制及干预治疗研究的开展。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neuro20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