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瑞巴林用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

2014-10-08 11:49 来源:中国新药杂志 作者:孙德海 纪春梅 马玲 姜长林
字体大小
- | +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diabetic painful neuropathy ,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其症状多于夜间睡眠时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普瑞巴林(pregabalin, PGB,商品名Lyrica)是一种新型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激动剂,能阻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外周神经痛以及辅助性治疗局限性部分癫痈发作。近年研究发现,普瑞巴林对病理性神经疼痛具有较好疗效,现将该药用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1 病例选择

2011年1月~2011年4月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确诊为DPN的患者52例,其中1型糖尿病15例,2型糖尿病3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4 ± 9.1)岁,病程(8.9 ± 1.5)年,DPN病程(3.1 ± 1.2)年。试验组:27例,男14例,女13例,平均年龄(58.6 ± 8.7)岁,病程(8. 4 ± 4.6)年,DPN病程(3. 3 ± 0.9)年。

入选标准:①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四肢感觉异常,呈灼痛、热痛、刀割样、针刺样疼痛,常于夜间加重和/或睡眠障碍;③四肢神经传导速度障碍(日本光电Neuropack-MEB5504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④排除其他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疾病。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血糖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无严重心、肝、肾、消化道炎症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2 治疗方法

对照药物为经考酮控释片,初始剂量10 mg, bid, po,根据疼痛缓解情况调整剂量,服用2周。

试验组药物为普瑞巴林胶囊,前3天,每日75 mg, bid, po,d4起,每日150 mg, bid, po,服用2周。

3 观察项目和疗效评价指标

观察和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2周的疼痛强度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记录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的VAS评分。采用加权计算方法,即疼痛减轻的百分数 = (A-B)/A,A为治疗前的VAS评分,B为治疗后的VAS评分。临床治愈:VAS加权值大于75 %;显效:加权值50%~75%;有效:25%~50%;无效:加权值小于25 %。

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0 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用 t 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药物剂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疗效

两组患者共52例,均完成试验,并行有效性分析。两组病人在用药物镇痛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6.0%和77.8% (P <0.05),试验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1.jpg

表2.jpg

2 不良反应

所有可评价病例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最常见不良反应是便秘,试验组为眩晕和恶心。两组中均有2例患者出现偶尔皮肤疹痒,因未见其他异常,嘱其继续治疗并密切观察,不适症状在继续服药后 3~5d 均缓解和消失。

表3.jpg

讨论

本研究以两药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DPN)为基础,比较二者疗效,进而研究普瑞巴林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的疗效。DPN是神经性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表现为下肢特别是肢体远端的灼痛、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疼痛的频率和强度呈波动性变化,常伴随焦虑和抑郁,是糖尿病足疼痛的主要原因。

普瑞巴林是神经递质 GABA 的一种类似物,对 GABA 受体无药理活性,具有脂溶性,能通过血脑屏障。研究表明普瑞巴林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一种亚基 α2-δ 蛋白,减少钙离子内流,从而减少谷氨酸盐、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有效控制神经性疼痛,并有效治疗神经损伤后的自发性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与其他抗惊厥药相比,它具有疗效显著、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是临床上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较好的抗惊厥药物,对DPN所致疼痛效果明显。

Richter等对246例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痛患者的研究表明,每日服用普瑞巴林600 mg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睡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普瑞巴林可显著降低自发痛、触诱发和冷刺激诱发的痛觉超敏,而对机械超敏效果不明显,这是普瑞巴林用于治疗DPN疼痛疗效优于带状疤疹后神经痛的原因之一。

一项包括165例DPN疼痛的多中心对比研究中,治疗组(84例)中67%的患者普瑞巴林剂量增至600 mg·d -1,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每日平均疼痛评分从6.4降至3.9;安慰剂组从6.5降至5.1,治疗组的睡眠状况和生活质量也得以明显改善。本组病例的疗效与上述结果相似,不同的是本组病例普瑞巴林的用量最大是300 mg·d-1,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明显,这可能与本研究未达到国外文献报告可耐受的剂量(600 mg·d-1)和治疗时间较短有关。

本研究中所用镇痛药物经考酮,能与阿片受体结合,通过抑制传导痛觉的神经递质释放发挥镇痛作用,它主要作用于传入神经和中枢神经,对下行性抑制系统和外周神经也有作用。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有效,但疗效有限。

综上所述,普瑞巴林和经考酮在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方面均有疗效,前者效果较优。该类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的慢性疼痛,由于该种疼痛涉及中枢和外周机制,并有多种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参与,因此本研究中单独使用药物虽然有效,但仍难以达到满意疗效。目前国内外众多专家倾向于联合用药。几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联合应用已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发挥其各自最大镇痛效果同时,也降低了各自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也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

文章摘自《中国新药杂志》2011年第20卷第14期P1302-1304
文章作者:孙德海 纪春梅 马玲 姜长林

编辑: 喻信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