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血管造影策略的成本效益分析

2014-10-31 08:40 来源:丁香园 作者:辛夷籽
字体大小
- | +

孤立性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pSAH)是一种独特的影像学及临床实体,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的5%,1985年 Gijn等研究者提出了pSAH的特异影像学诊断标准。由于后循环动脉瘤可以导致10%的pSAH样出血,而未经治疗的动脉瘤出血,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所以,最初用于排除动脉瘤的血管造影研究十分必要。

但目前极具争议的问题是,起始造影结果阴性的患者,是否应该进行血管造影研究的跟进。鉴于CT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可用于起始血管造影的评估。而成像类型(CTAvsDSA)及跟进血管造影次数均涉及成本问题,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因此,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Kalra博士等研究者,展开相关研究,旨在通过广泛的成本效益分析,确定优化的初始、跟进血管造影成像策略。相关结果发表在10月21日的Stroke杂志上。

研究者使用TreeAge Pro Suite2014版决策树软件,评估有可能的影像学策略,参数源自对40项研究及文献的荟萃分析。

基本情景显示,对pSAH患者来说,仅开展初始CTA但不进行跟进血管造影研究的策略,最具成本效益($5422/质量调整生存年数)。当支付意愿阈值为$50 000/质量调整生存年数时,基于净货币效益显示最具成本-效益的策略为:当初始CTA敏感性>97.9%时(敏感性由CT技术决定),不进行跟进;而其它情况下,进行CTA跟进检测。

蒙特卡罗模拟分析显示,初始进行CTA成像,但不进行跟进为最优策略。无论起始诊断使用DSA技术,还是将其作为跟进成像的一部分,在我们的分析模型中,都不是最优策略。

结果提示,当使用现代CT扫描技术以及严格的pSAH界定后,起始CTA但不进行跟进成像,是评估pSAH患者的最优策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以及后续DSA随访成像,均不是最优方案,因为他们携带有并发症及相关联的成本问题。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neuro20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