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来自南丹麦大学的研究显示,随着夜间和周末医疗的改善,非工作时间的脑卒中死亡率很大程度上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该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Stroke杂志。
丹麦脑卒中注册研究(Danish Stroke Registry study)从2003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共纳入了64,975名脑卒中首发患者,记录了他们的临床结局。其中39,072名患者为周末(周五下午11点至周一上午6:59分)或工作日晚班/夜间(下午3点-上午7点)入院。
“在研究期间,上午7点-下午3点是医护全员在岗的时间,可以为卒中患者提供学科间专业医疗服务。在此时间范围之外,护士与患者的比率下降,进行职业治疗和物理治疗均受到了限制”。研究者如是说。总体来说,与工作时间入院的患者相比,周末、夜间求诊患者30天内的死亡率高出15%;非工作时间入院的医疗看护总体质量下降了11.8%。
但2003-2011年间,丹麦国内开展了医疗质量改进,入院时间不同造成的医疗差异逐渐减小;这种死亡率差异的关键为卒中的严重程度。校正患者的“卒中严重程度”后,30天的致死率降低至1.03,但校正医院因素却无该效应。
美国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神经病学专家Lee Birnbaum博士认为,这种医疗人员的短缺在其它科也是普遍现象。譬如,现在正开展了关于夜间和周末就诊是否影响心肌梗塞生存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