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偏头痛发病率高达9.3%,而且多数患者把偏头痛当作一种症状而非疾病进行治疗,长期大量的服用一些止痛药物。药物过度使用引起的头痛,几乎每天发作且通常持续一整天,还可能伴随恶心、不安、焦虑、易怒、记忆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并发抑郁症或增加心脑管疾病发作的风险。为此,本研究用普瑞巴林治疗因药物过度使用而致头痛患者,观察其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研究选取了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山东省立医院头痛专病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共69例,纳入与排除标准如下:
诊断与入选标准:符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2ndEd,ICHD-II)诊断标准。A.头痛每月发15d或以上并符合C、D标准;B.规律地过量使用一种或多种急性期或头痛对症药物超3个月;C.在药物过量使用期间,头痛症状加重或明显恶化;D.停用滥用的止痛药物2个月,头痛减轻或消失;无明显文字及语言交流障碍。
排除标准:脑部器质性病变;其他类型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除了治疗头痛药物外,其他药物及物质成瘾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合作者;结缔组织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有颅脑外伤史者、与体位相关性头痛的患者。
2 治疗方案
基础治疗:进行偏头痛社会宣教,并记录前1个月患者头痛情况。
药物治疗:口服普瑞巴林75 mg,每日2次,连用3周后,缓慢停药(1周内逐渐减量);同时,口服盐酸氟桂利嗪5 mg,每晚1次,连用12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每4 周门诊或者电话随访1次;12周末,门诊随访。治疗期间头痛发作时,口服普瑞巴林加量到每次150mg,每日2次。
成瘾药物撤药过程中,呕吐,可使用止吐药。撤药性剧烈头痛,可临时静脉滴注天麻素,以控制头痛症状。伴随的睡眠障碍,可间断服用催眠药物。
3 观察与评价指标
记录头痛发作频率(每个月头痛发作天数)、持续时间(头痛发作的时间,不足1h者按1h记录)、头痛程度(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伴随症状(用标准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价)。
疗效评定标准如下:
完全控制:服药后,头痛消失,且观察期内未复发
显效:头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
有效:头痛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20%~50%
无效:头痛的程度、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无明显改善。
药物不良反应:用头痛患者药物依赖量表(MDQ-H)评估患者药物依赖情况。
结果
1 基线情况
一般资料:男12例,女57例,年龄14~73(43.4±12.7)岁,头痛病史0.5~50(中位数10.1)年。9例(13.0%)有头痛家族史,使用止痛药物频率(17.4±2.1)天/月。无先兆型偏头痛50例,先兆型偏头痛18例,视网膜型偏头痛1例。
药物依赖情况:35 例(50.7%)患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4例(5.8%)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盐酸吗啡片。1例(1.5%)患者服用苯二氮䓬类药物。17例(24.6%)患者服用镇脑宁或正天丸等中成药。还有10例(14.5%)患者混合服用多种药物或者服用复合制剂如脑清片。
2 临床疗效
2例患者(2.9%)症状得到完全控制;10例患者(14.5%)有显著效果;40例患者(58.0%)有效;17例患者(24.6%)无效,其中,无效的2例患者,病情加重。
3 相关指标比较
头痛改变情况:用普瑞巴林和氟桂利嗪后,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偏头痛严重程度均明显减轻,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头痛指标比较(n=69)
头痛伴随症状的变化:治疗后,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减少;厌食、失眠有减少趋势,但变化无显著意义;其余症状无显著改善。说明普瑞巴林对于头痛伴随症状(恶心、呕吐)的疗效较好,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头痛伴随症状[n(%)]
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普瑞巴林和氟桂利嗪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和社会功能改善均较明显。
4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成瘾性
药物联合治疗过程中,2例(2.9%)患者出现体重增加,2例(2.9%)出现明显头晕,1例(1.4%)出现口干,2例(2.9%)于服药后头痛加重。未见其他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头痛加重的患者,经使用天麻素后,头痛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在治疗过程中,全部69例患者,均未发现普瑞巴林的依赖性和成瘾性。
讨论
药物过度使用引起的头痛(MOH)通常发生在有原发性头痛病史的患者,最常见于偏头痛和/或紧张型头痛的患者,特别是有偏头痛既往史或家族史及规律头痛的患者更常见。MOH的患病率:成人约1%,青少年约0.5%。在这些患者中,90%有慢性的每日头痛。MOH常发于40~50岁,女性是男性的3倍。
过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类,引起MOH的机制可能和痛觉传导通路改变有关。麦角胺类在体内的清除时间很长,如果每周摄入超过2次,可能引起药物蓄积,从而引起中枢5-HT受体的慢性激活,导致功能下调,减弱中枢色胺能疼痛缓解系统的功能,而使头痛发作增加。
本研究患者MDQ-H平均得分69.3分,高于文献报道的50.2,且MDQ-H得分越高,患者药物依赖性越大,说明本研究入选的患者,药物依赖性比较明显。
在本研究中引起药物诱发头痛的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50.7%)。用普瑞巴林治疗后,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严重程度均有明显改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均有明显提高,并且头痛伴发的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减轻。
在所有患者中,仅7例患者(10.1%) 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头晕2 例,头痛加重2例,体重增加2例,口干1例。其中体重增加考虑为氟桂利嗪的副作用,头痛加重可能是撤药后反应。表明普瑞巴林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可以改善MOH患者症状。
文章摘自《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年1月第29卷第1期P9-11
文章作者:李继川 陈春富 张君 郁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