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心力衰竭的进展与启示

2011-07-28 00:00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字体大小
- | +
2010年是心力衰竭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ESC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指南》发布,我国《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面世,出现了许多有临床指导价值的循证医学研究成果,以及一些临床试验的最新发现。本文将简要回顾一年来的主要进展和对未来的启示。

2010年ESC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指南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在2010年会上公布了最新的《ESC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指南》(以下称“新指南”)。此指南是对2007年ESC发布的《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和2008年《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更新。 

      新指南依据2009年2项重大研究(REVERSE和MADIT-CRT试验)修改了CRT推荐。上述研究均入选心功能Ⅰ-Ⅱ级、窦性节律、QRS波增宽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HF患者,证实CRT可显著改善预后:24个月死亡/住院率降低62%(REVERSE试验),33个月死亡/住院率降低34%(MADIT-CRT试验),且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因此,ESC更新指南强调,器械治疗使轻症HF患者获益。 

器械治疗可预防HF进展:理念转变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有症状心衰(HF)患者(含阶段C和D)预后与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相似,而无症状者(含阶段A和B)预后良好。心功能Ⅱ级患者属于HF阶段C早期,正常活动时无症状,仍能从事一般工作和正常生活。若能防止其病情进展至出现严重症状(心功能Ⅲ、Ⅳ级),则预后较好。既往我们仅对此类患者予以药物优化治疗,而ESC新推荐重点关注了此类患者,强调药物与器械治疗相结合,强调器械治疗有助于“预防HF进展”。这是指南首次提出可用器械治疗预防HF。HF是一种可自发进展的疾病,即使中止初始心肌损伤,疾病仍可继续,这是因为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兴奋及其因子激活,与心肌重构形成互相促进的恶性循环。因此,临床难以治疗逆转HF,但可能预防并延缓其进展。 

CRT-D是心衰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在双心室起搏器(CRT-P)或兼备CRT和埋藏式心律复律除颤器(ICD)功能的CRT-D的选择上,新指南建议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的心衰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选择是CRT-D。新指南不再推荐左心室扩大作为CRT治疗的指征。对于植入CRT-D的患者,要求良好功能状态下预期生存期超过1年。     

      有明确证据支持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衰患者CRT治疗获益最大。CARE-HF研究显示,左束支传导阻滞是临床预后改善的预测因子,而PR间期延长和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临床预后改善不佳的预测因子,其中5%的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衰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 

NYHA Ⅱ级患者:推荐CRT-D治疗     

      与NYHAⅢ~Ⅳ级心衰患者相比,NYHAⅠ~Ⅱ级心衰患者更年轻,合并症更少,预期寿命更长,也支持这一人群应用CRT-D。在CRT-P/CRT-D器械选择上尚存争议,目前倾向于优先选择CRT-D。不过,CRT-P/CRT-D逆转左室重构的效果相当,而对于轻度心衰患者的临床获益主要来自于左室逆重构。这是基于目前大多随机临床研究主要或者全部应用CRT-D而非CRT-P,因此CRT-D循证证据最充分。但CRT-D发生器械相关并发症的风险高于CRT-P。 
分页: [ 1 ]   [ 2 ]   [ 3 ]   [ 4 ]  

编辑: 唐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