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卫剑教授专访:急性脑卒中诊疗体系——全方位、全天候、快速救治患者
2014 年是急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春天,是证明取栓治疗疗效的元年。从 2014 年底至 2015 年初,NEJM 先后发表的 5 项试验(MR CLEAN、ESCAPE、EXTEND-IA、REVASCAT、SWIFT PRIME)表明,取栓治疗优于单纯内科治疗、取栓+溶栓优于单纯溶栓、不能溶栓患者取栓+内科优于单纯内科治疗。至此,国内外开始火热、积极开展介入取栓治疗。
在 2016 年 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六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上,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介入治疗和体系建设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介入治疗和体系建设等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副院长姜卫剑教授与丁香园分享了他的观点。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介入治疗
访问中,姜教授表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介入治疗,对于医生素质要求高,需要由经验丰富的神经介入医生来进行,有效的避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同时也要把握好取栓的最佳时机。
取栓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濒临梗死的脑组织,若远端血管床完全梗死,恢复灌注往往无效,而且存在血管缘水肿、脑出血、栓塞风险。通过预判梗死面积,决定是否开通患者血管;通过控制血压、抗氧自由基、取栓前球囊阻断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急性脑卒中体系:全方位、全天候、快速救治患者
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需要完善 CT 片后方能判断脑卒中是缺血性的还是出血性的。急诊科接诊的患者可能是急性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可能涉及急诊科、神经内科溶栓、介入科取栓、神经外科去骨瓣减压、影像科评估等,全方面应对患者的出血或缺血问题。
在之前的诊治流程中,主要是各科分别处理,而在各项治疗、检查的切换中,往往会耽误患者疾病的诊治。
急性脑卒中体系建设的目的就是,医院组建一个多学科科室,打造以脑血管疾病为中心的诊疗体系,减少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时间延误、各学科无缝对接,全方位、全天候、快速救治患者,将患者治疗的疗效调到最佳。
火箭军总医院成立了血管神经外科,集结急诊、内、外、介入、影像的力量,一起解决急诊脑血管病患者的问题。
目前已经攻克了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安全性技术难题,将并发症从 14.7% 控制到 2% 以内,0 死亡率。在脑血管畸形、动静脉瘘、巨大动脉瘤等疑难脑血管病治疗方面,采用符合外科介入的治疗手段,建立了 4 间独立于外科以外的脑血管专用手术室:脑外科手术室、复合手术室(介入+手术)、双 C 手术室、单 C 手术室,为患者服务。
今年 4 月 1 日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开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介入治疗的单病种付费纳入北京市医保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