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峰教授专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快速救治及预后
2016 年 5 月 6 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 2016 中国脑卒中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在本次会议上,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转运等问题,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新峰教授与丁香园分享了他的观点。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转运
2015 版美国急性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中明确提出了急性大动脉闭塞患者的转运问题,其中提到目前急性脑梗死治疗有 2 个循证医学 I 级 A 类证据,一个是静脉溶栓,即只要患者时间窗在 4.5 小时内,无绝对禁忌证,尽可能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然后治疗时间窗在 6 小时内的患者,尽可能给予机械取栓,实现血管再通。
美国指南明确要求救治脑梗死患者的卒中中心,必须具有提供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的条件,如果只能行静脉溶栓治疗,需要快速转运,不耽误患者治疗时间,将其送至可行机械取栓的高级卒中中心。
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因素
最关键的因素:病变部位、程度、患者基本状况、年龄等。比如患者是大动脉闭塞,原来血管基础很差,基础病变多,那么预后肯定比较差。
但是如果简单来看这个问题,比如大动脉闭塞的患者,为什么有的预后好,有的预后差,提示我们医疗手段的干预也可影响患者预后,比如大动脉闭塞的患者,如果能实现快速静脉溶栓,又能快速实现机械取栓,可能会使额外 1/4,甚至一半的患者额外获益,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2015 年该领域进展最快的,或可改变患者预后的,就是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的患者,如果可实现快速静脉溶栓的同时,还能快速机械取栓,实现血管再通,又可使额外 1/4 的患者获益,这些患者原来可能都是重度致残甚至死亡风险极高的患者,经过及时救治,或可达到轻度致残、挽救生命,我觉得这已经是很大的一个进展。
溶栓后出血的应对
严格按照溶栓适应证和禁忌证来执行的话,我觉得还不是很难把控。对于一些易出血的患者,比如原来有过出血、易出血倾向、出血性脑梗死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但是如果严格按指南执行,不必过于关注出血比例,因为总体来说,溶栓的获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