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佩兰教授专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及预后
2016 年 5 月 6 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 2016 中国脑卒中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在本次会议上,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及预后等问题,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佩兰教授与丁香园分享了她的观点。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原因及治疗
目前国际报道脑卒中溶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风险约 6%,其中 50% 或有生命危险。去年我们中心共做了 1700 多例静脉溶栓,仅 1 例大出血死亡,当然肯定会有少量出血的患者,但一般预后都比较好。
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不仅仅是时间窗的问题,也不单纯是血压的问题,会有很多影响因素:
1. 血管因素,尤其老年患者,其基础血管条件不好,易发生出血;
2. 从发病至就诊的时间过长,血管内皮损伤,容易出血;
3. 存在血液系统异常,如纤维蛋白原水平低、血小板水平低、使用华法林的患者;
4. 另外,国际上研究称其与一些生物标记物有关,比如金属基质蛋白酶水平高的患者易发生出血。
一旦发生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目前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输注血小板、新鲜血浆;给予维生素 K 等止血抗凝药物,均可减轻症状,疗效不错。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死亡的预测因素
溶栓治疗后患者死亡风险与很多因素相关,包括:年龄因素,年龄越大,脑血管病死亡风险越高;其次是卒中严重程度,患者病情危重,入院时即出现意识障碍、严重瘫痪,预后较差;再者,其与堵塞的血管类型、血栓大小等都有直接关系;另外,患者基础健康状况不佳的,预后不良。目前国际上的预测指标主要包括:年龄及卒中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