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谁对风霜笑? 一树金黄展叶华。
2015 年的银杏叶自 5 月起便大出风头。因采用劣质原料,擅自改变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工艺而引发的银杏叶风波拉开了整顿中药制剂市场的序幕。
银杏叶事件爆发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补充检验标准,以应对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中的违规环节。此后,企业大规模地自检加速了中药提取产业整顿的步伐。
银杏叶的当头一棒敲醒了监管体系中的各部门,从农业部、食药监总局,到卫计委、工商总局、公安部,纷纷出台应对措施。2015 年版《中国药典》的修订提高了国内银杏叶提取物(EGb)的标准,保证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稳定性。这对中国的药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的制药企业也面临着重大挑战。
植物药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加工工艺,它涉及到种植、采收、加工、贮藏、药材市场流通、植物提取加工、制药企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就拿银杏叶制剂来说,高质量的叶子,是产生高质量的银杏叶提取物的首要条件。银杏树本身由于生长地域、时间以及外界条件对银杏树的很多影响不能保证叶子的有效成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对生长条件的监控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对土壤里细菌数目的多少都有严格的控制。
法国博福—益普生公司有专门的银杏叶生产基地,严密监控种植环节,选择银杏叶有效成份含量最高的 9 月下旬至 10 月下旬采摘,从源头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其银杏叶产品达纳康 ®采用国际公认的 EGb761 提取标准,生产要求符合 GMP 标准(良好生产标准),此标准贯穿于银杏叶的种植直至成品的出厂,而不是单单在生产过程中才执行的。
而国内的众多银杏叶提取物产品尚难符合 GMP 标准。因此,此次银杏叶事件告诉我们针对某一环节采用严标准,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中药行业的监管需要的是「一条龙」服务,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作用,把握好生产加工的每一步才是硬道理!
银杏叶事件的爆发让我们看到了植物提取物市场的短板。提取工艺水平的参差不齐让国内企业看清现状的同时,更意识到严格按照药典高标准地对待生产中每一环节的重要性。相信,在政府、行业和公众的共同监督下,银杏叶事件将不再起波澜,中国植物提取物市场将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