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硬撑”:科学面对创伤和术后慢性疼痛

拒绝“硬撑”:科学面对创伤和术后慢性疼痛
你知道每年有多少患者由于创伤而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吗?经过WHO的统计,每年有127万的患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创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比方说交通或者自然灾害等。
据统计2022年全国手术量为8271.75万人次,无论是创伤还是手术治疗,都会经历疼痛,其中术后慢性疼痛的概率几乎能达到30%-60%,那什么是术后慢性疼痛呢?
1.术后慢性疼痛的定义
根据IASP的定义,手术和创伤后的疼痛持续在两个月到三个月以上,我们称为手术和创伤后慢性疼痛。
例如:(1)截肢手术导致的残肢痛;(2)关节置换手术后的膝关节或髋关节疼痛;(3)胸部肿瘤手术后的疼痛。

2.为什么创伤和手术后会发生慢性疼痛呢?
原因包括:(1)损伤了人体的组织、细胞以及神经;(2)跟整个围术期的管理以及急性疼痛的控制密切相关;(3)与术后康复以及患者的宣教密切相关。
如果这几方面没有做到位,可能导致患者的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的敏化,使疼痛的阈值改变,轻微的刺激就会引起剧烈的疼痛。
3.如何预防及治疗术后慢性疼痛呢?
(1)手术微创化,降低手术对人体组织的伤害
尽可能地使用微创手术替换传统的大切口手术。例如:传统的胆囊、肺部创伤或肿瘤等大切口手术,现在均可以通过腔镜下手术;脊柱椎间盘的大多数病痛通过微创手术就能够完成。
(2)全程的急性疼痛的管理
在急性疼痛管理中,需要跨学科管理,由手术医生、病房护士、麻醉医生和疼痛科医生共同执行,才能实现围术期的全程镇痛管理。
围术期采用多模式镇痛,特别是超声引导下的外周神经阻滞和药物的三阶梯分级管理。

疼痛评分尺
其中药物性镇痛疗法一般根据疼痛程度分为三个阶梯,如下:
第一阶段:轻度疼痛。选用非阿片类、解热镇痛类抗炎类药物。
第二阶段:中度疼痛。非阿片类无效时,用弱阿片类药物。
第三阶段:重度疼痛和剧烈性癌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物。
(3)术后的康复治疗
创伤或术后疼痛80%都是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用的比较多的往往是治疗神经病性疼痛药物。用的比较多的是影响钙通道的药物,还会用到抗抑郁的药物,也会用到神经调控的方法。同时,也会用到微创手术来缓解疼痛。
最后编辑于 2024-07-06 · 浏览 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