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诊疗篇—诊疗规范下的合理用药系列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刘某 性别:男 年龄:63岁
【主诉】:诊断房颤3月
【现病史及既往史】:患者3个月前于外院健康体检时行心电图检查诊断“心房颤动",平素无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无头晕、头痛、黑蒙、晕厥,无肢体麻木等不适,未诊治,为求进一步诊疗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收入院。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最高血压150-160/100mmHg,不规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5mgqd”,平时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2014年发生脑梗死,遗留左侧肢体肌力稍减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100mg qd、阿托伐他汀20mg qn”;2021-9-25于“外院”健康体检发现“脂肪肝、支气管炎、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否认既往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2001年因外伤导致左侧血胸行外科手术;有吸烟饮酒史。
【检查】:
血生化:总蛋白 56.3 g/L,白蛋白 32.6 g/L,葡萄糖 6.46 mmol/L1,总胆固醇 4.4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0.8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20 mmol/L同型半胱氨酸 22.3umol/L . NT-ProBNP 1929pg/ml .
糖耐量实验:空腹葡萄糖 6.59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11.69 mmol/L。胰岛素释放试验:空腹胰岛素 14.50 uIU/mL,餐后2小时胰岛素 139.43 uIU/mL ,C肽释放试验:空腹C肽 8.08 ng/ml 餐后2小时C肽 34.75 ng/ml.
糖化血红蛋白 6.6%。
血常规、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凝血功能、甲免三项、尿白蛋白尿肌酐、大小便常规+隐血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彩超:1.轻度脂肪肝2.右肾实性病灶。
胸部CT:右上叶及左舌叶少许囊变,左肺尖、左上叶、右下叶背段胸膜下、左舌叶、右中叶及左下叶散在纤维、硬结灶;双侧胸膜少许肥厚;心脏稍大,请结合临床,冠状动脉钙化;肝内小性病变。
头颅磁共振平扫+DWI+MRA:
1.双侧大脑后动脉远端血管分支稀疏;
2.右侧侧脑室旁、右侧基底节区软化灶形成伴胶质增生;
3.右侧半卵圆中心、双侧放射冠区少许腔隙性脑梗塞;
4.脑萎缩。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快速型心房颤动,部分伴不同程度差传,心搏总数136559次,平均心率103次/分,最快心率183次/分,最慢心率63次/分,偶发室早90个,部分呈间位性,心率增快时ST段V5-V6下移≤0.1mv,T波全程无动态改变。
24小时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血压116/73mmHg,最高146/94mmHg,白天平均118/75mmHg夜间平均110/66mmHg.
心脏彩超:
1.左房扩大(左房48mm)2.升主动脉增宽3.二尖瓣轻-中度反流4.三尖瓣轻度反流5.心律不齐。
颈部血管彩超:
1.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多发斑块形成(软斑、硬斑、混合斑)2.右侧颈总动脉中段狭窄(面积狭窄率85%);3.左侧颈总动脉中段、颈外动脉起始狭窄(面积狭窄率53%、64%)4.右侧椎动脉内径较对侧偏细、血流阻力指数增高;
【临床诊断】:
1.心律失常心房颤动(CHA2DS2-VASC5分 HAS-BLED 3分)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
4.左房扩大
5.慢性左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Ⅱ级
6.颈总动脉狭窄 颈外动脉狭窄
7.陈旧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
8.高脂血症
9.糖耐量受损
1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1.脂肪肝
12.慢性支气管炎
【治疗经过及结果】:
明确诊断后出院,带药如下:
甲磺酸艾多沙班片60mg/片1片 qd
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片1片qn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片1片
qd沙库巴曲缬沙坦片100mg/片0.5片q12h
总结与讨论
中国房颤患者人数逾1000万,>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房颤患者应接受口服抗凝治疗(I,A);1分的男性和为2分的女性房颤患者应在权衡出血和获益的基础上考虑口服抗凝治疗(Ⅱa,B)
2021中国指南:应口服抗凝的房颤患者优先选择NOAC,(除外合并机械瓣置换术或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I,A)
NOACS在亚洲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获益更多,使其成为亚洲房颤患者的抗凝优选;
最后编辑于 04-06 · 浏览 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