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注册研究—CT-FFR对医疗实践和临床结局的1年影响

研究背景与目的
冠状动脉疾病(CAD)的评估常依赖无创影像学检查,但传统方法(如冠状动脉CTA)在特异性及预后判断上存在局限性。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功能意义的金标准,而基于CTA的FFR(CT-FFR)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血流,无需侵入性操作即可获得FFR值。
研究目标:通过国际多中心ADVANCE注册研究,评估CT-FFR在临床决策中的作用及其对1年临床结局(如MACE、血运重建率)的影响。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前瞻性观察性注册研究,纳入38个国际中心的5,083例疑似CAD患者(2015-2017年)。
-入选标准:冠状动脉CTA显示至少30%狭窄的稳定性胸痛患者。
-数据收集:
-基线特征(人口学、症状、合并症)。
-冠状动脉CTA和CT-FFR结果(FFRCT≤0.80定义为阳性)。
-治疗决策(药物治疗vs.血运重建)。
-1年临床结局(MACE:全因死亡、心肌梗死、需紧急血运重建的ACS)。
-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相对风险(RR)和置信区间(CI)评估CT-FFR与结局的关系。

关键结果
1. 血运重建率
-CT-FFR≤0.80组:38.4%接受血运重建(RR=6.87, 95% CI:5.59-8.45, p<0.001)。
-CT-FFR>0.80组:仅5.6%接受血运重建。
-趋势:CT-FFR值越低(如<0.71),血运重建率越高(57.5% vs.CT-FFR>0.90组的4.6%)。
2. 临床结局
-MACE发生率:CT-FFR≤0.80组为1.20%,CT-FFR>0.80组为0.60%(RR=1.81, p=0.06,未达统计学显著性)。
-心血管死亡或心肌梗死:CT-FFR≤0.80组显著更高(0.80% vs. 0.20%, RR=4.22, p=0.01)。
-全因死亡或心肌梗死**:FFRCT≤0.80组风险趋势更高(1.20% vs.0.60%, p=0.06)。
3. CT-FFR与狭窄程度的交互作用
-狭窄≥50%且CT-FFR≤0.80的患者血运重建率最高(38.9% PCI,6.5% CABG)。
-狭窄<50%但CT-FFR≤0.80的患者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狭窄≥50%组(7.8% vs.38.9%)。
4. 治疗依从性
-若CT-FFR推荐药物治疗,92.9%患者未接受血运重建;若推荐血运重建,68.9%实际执行。



临床意义
1. 风险分层工具:CT-FFR阴性(>0.80)患者1年MACE风险极低(0.19%),支持其作为避免侵入性检查(如ICA)的安全依据。
2. 优化资源利用:CT-FFR显著减少不必要的ICA(CT-FFR>0.80组仅5.6%接受血运重建)。
3. 功能与解剖结合:CT-FFR可补充CTA的解剖信息,尤其在中等狭窄(30-90%)患者中,帮助区分需积极干预的“功能显著”病变。
局限性与展望
-局限性:观察性设计可能存在选择偏倚;未强制要求1年随访,部分数据缺失;未对CT-FFR与具体病变位置进行匹配分析。
-未来方向:两项随机试验(FORECAST与PRECISE)将验证CT-FFR指导策略是否能改善预后及成本效益。
核心结论
>CT-FFR的临床应用价值:
> -阴性结果(CT-FFR>0.80)可安全避免侵入性操作,降低医疗成本。
> -阳性结果(CT-FFR≤0.80)与更高的血运重建需求和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关,需积极干预。
> -临床实践启示:CT-FFR应整合至稳定性胸痛评估流程,以优化决策并改善患者预后。
最后编辑于 04-08 · 浏览 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