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策略

筛查
溶栓适应症:
1、起病时间< 12 h,年龄< 75岁者,确立STEMI诊断后,应该立即予以溶栓治疗。
2、患者年龄≥ 75岁,经慎重权衡缺血及出血利弊后考虑减量或半量溶栓治疗。
3、发病时间已达12 ~ 24 h,如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ST段持续抬高者也可考虑溶栓治疗。
溶栓绝对禁忌证:1、既往任何时间脑出血病史。 2、已知的脑血管结构异常(如动静脉畸形)。3、已知的颅内恶性肿瘤(原发或转移)。4、3个月内缺 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不包括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5、可疑或确诊主动脉夹层。6、目前活动性出血(不包括月经来潮)。7、3个月内的严重头部闭合性创伤或面部创伤。

溶栓之前必抗板
溶栓应在充分双联抗板、有效的抗凝(负荷量DAPT+肝素化)的基础上进行。
如无禁忌,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
抗板阿司匹林:如无禁忌,所有STEMI患者均应该立即口服阿司匹林300 mg(负荷量),继以75 ~ 100 mg,每日1次。
氯吡格雷:STEMI患者应该尽早给予 P2Y12 受体抑制剂300 ~ 600 mg(负荷量),继以75 mg,每日1次。如年龄≥ 75 岁,则使用氯吡格雷 75 mg,继以75 mg,每日1次。替格瑞洛:缺血高危和存在氯吡格雷耐药倾向的STEMI静脉溶栓患者,如年龄< 75 岁,可给予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继以90 mg,每日2次。
抗凝一旦确诊STEMI,应立即在10 min内进行静脉肝素抗凝治疗,即刻静脉注射普通肝素4000U(50~70U/kg),继以12U/(kg·h)静脉滴注(最大剂量1000U/h)。
溶栓过程中及溶栓后3、6、12、24小时监测APTT或ACT至对照值的1.5~2.0倍(APTT为50~70 s),维持48h左右。
需注意的是,首选普通肝素而不是低分子肝素。目前,低分子肝素类药物仅有依诺肝素能够用于静脉溶栓前的抗凝治疗,可考虑作为除肝素以外的次选抗凝方案,用法为:30 mg负荷剂量静脉注射,15 min后每12 h皮下注射1 mg/kg,直至血运重建或至出院前,最多8 d。前两次皮下注射每次剂量不应超过100 mg。 年龄≥75岁的STEMI患者,不予依诺肝素静脉注射,首次皮下注射剂量为0.75 mg/kg,前两次皮下注射每次最大剂量为75 mg,其后仅需每12h皮下注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 30 ml/(min•1.73m2)的STEMI患者拟使用依诺肝素时,无需考虑年龄,均每天给药1次。也可考虑应用磺达肝癸钠用于STEMI静脉溶栓治疗,首先静脉注射磺达肝癸钠2.5 mg,之后每天皮下注射2.5 mg, 如果估测的肌酐清除率< 20 ml/min,则不使用磺达肝癸钠。
溶栓年龄>75岁以上者应慎重权衡缺血及出血利弊后考虑减量或半量溶栓治疗,建议溶栓前给予首剂氯吡格雷75mg,维持剂量75mg、每日1次。
目前在临床应用的主要溶栓药物包括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如尿激酶、链激酶)和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两大类,建议优先采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瑞替普酶、替奈普酶、尿激酶原等)关于药物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90min加速给药法、替奈普酶、瑞替普酶,这三者之间的溶栓治疗效果无差异,但均好于链激酶以及阿替普酶非90min加速给药法。

阿替普酶全量给药法 :在静脉肝素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阿替普酶15 mg,随后以0.75 mg/kg在30 min内持续 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50 mg),继之以0.5 mg/kg 于60 min持续静脉滴注( 最大剂量不超过35 mg), 总剂量不超过100 mg。后继续维持肝素静脉滴注48 h 左右(肝素用法用量见上文)。半量给药法:在静脉肝素治疗的基础上,50 mg 阿替普酶溶于50 ml专用溶剂,首先静脉注射8 mg,之后将42 mg于9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后继续维持肝素静脉滴注48 h左右(肝素用法用量见上文)。
疗效评估
临床评估溶栓成功的指标包括60-90min内:1、抬高的ST段回落≥50%;2、胸痛症状缓解或消失;3、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速甚至室颤、房室传导阻滞、 束支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或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伴或不伴低血压,其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是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4、心肌坏死标志物峰值提前,如cTn峰值提前至发病后12h内,CK-MB值提前至14h内。 典型的溶栓治疗成功标准是抬高的ST段回落≥50%的基础上,伴有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和/或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造影是判断溶栓是否成功的金标准。判断标准:IRA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2或3级血流表示血管再通,TIMI3级为完全性再通,溶栓失败则梗死相关血管持续闭塞(TIMI0~1级)。溶栓后PCI策略药物-介入策略:患者溶栓成功后2~24h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必要时进行补救性PCI。补救PCI:指临床判断溶栓失败后立即启动PCI。易化PCI:指在不具备PCI条件时,使用足量或半量溶栓药物后立即转运至PCI医院行PPCI(通常在2h内)。
最后编辑于 04-21 · 浏览 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