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Neurology杂志刊登了如下一则病例报道。
患者女性,20岁,由于出现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样活动和神志恍惚而行脑电图视频监测检查(如图1和图2所示)。
锯齿波是一种罕见的、快速动眼睡眠脑电模式。它们具有独特的形态,1937年首先由艾尔弗雷德李卢米斯提出,通常发生于重复的突发脉冲中。在快速动眼睡眠期可找到,通常位于眼球运动附近,但有时也可在距离快速动眼睡眠几秒或几分钟后找到。正确识别锯齿波具有重要意义,可避免将其诊断为癫痫样放电(常见),进而导致误诊为癫痫。
图1. 双极型纵向混合波。在CZ,C4和C3可见锯齿波。注意其出现的位置(中央区),振幅(介于10-70μV之间)和频率(介于3–5 Hz之间),及有没有表现出快速动眼睡眠的模式,因此常常被误解为尖波。
图2. 横向混合波可见患者在非快速动眼睡眠中出现的锯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