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缺血半暗带血流情况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认为半暗带组织是通过早期再通和再灌注治疗可挽救的高危脑组织。15O 标记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定义的半暗带为:脑血流流速在 12-20 mg/100 g 脑组织/min;然而,PET 成像成本较高,且并不是所有的医院均有开展,因此需要寻找其他可以较好地评估缺血半暗带的方法。
既往研究显示,动态磁敏感加权对比增强(DSC)磁共振成像(MRI)可用于明确急性卒中患者高危脑组织;但临床中最优化 DSC 后处理的选择尚存在争议。为此,来自德国的学者 Madai 教授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通过 15O 标记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技术,来验证 2 种常用的 DSC-MRI 后处理方法的效用。该研究发表于近期的 Stroke 杂志。
研究者对纳入的急性/亚急性卒中患者,进行连续的 MRI 以及 PET 成像检查,应用两种去卷积的方法来计算 DSC 图像。对于每种分析方法,都进行操作者特征曲线分析,以明确 DSC-MRI 成像对检测 PET 成像上半暗带血流的准确性。
研究表明,采用 18 个数据集,分块循环单值去卷积的方法能够较敏感地检测到 PET 半暗带血流情况,优于另一种去卷积的方法。最大达峰时间(Tmax)是评估缺血高危卒中最为稳定的去卷积参数。该研究为临床评估急性卒中缺血半暗带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方法,需要在临床实践和以后更大规模的研究中加以验证。